南街村——一个共产主义集体村

 

 

文\国际关系博士

实拍河南南街村坚持集体路线60多年,如今现状到底如何,带大家去看看_腾讯视频

 

坐落于河南临颍县的南街村,与安徽小岗村,江苏华西村等村庄合称为“十大名村”。正如拉开中国农村改革之序幕的小岗村、发展“飞地经济”,腾飞村庄经济的进顺村,南街村也有一条“南街特色道路”。

1984年,昔日的人民公社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分崩离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热火朝天。

重新“高举毛主席思想旗帜、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学毛著背语录,大力宣传毛主席思想,稳抓精神文明建设,这在当时改革开放和支持单干的社会来说,无疑于作茧自缚,但南街村却用近40年的时间,来化茧成蝶,最终成为令世界农民向往的共产主义集体村。

风雨南街路:农村集体经济道路的探索

如今的南街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小到粮油米面、水电煤气,大到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婚丧白喜,都由村集体供应包揽,是真正的老有所养,贫有所依。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用费都由南街村村集体负担,无论他姓张李王赵,还是孙钱肖方,他都姓公。

在精神教育方面,南村人奉行“傻子精神”——即“吃亏奉献”与“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产品”的基本发展理念。这在浮躁功利的21世纪,无异于一个共产主义乌托邦。

而一个高度自觉的共产主义模拟社会,是需要极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南街村的精神食粮就是毛主席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走南街村模式的集体经济道路,但是这一模式是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宝贵探索。而南街村选择这一道路是从当地农村的现状和发展阶段出发,深思熟虑的。

解析南街村模式,首先要透过南街村农民当时的经济状况,来分析它的普适性意义。南街村在1984年之前,也被戏称为“难街村”,当地农民普遍生活贫困窘迫,日日在田里讨生计,但缺乏科学的头脑和种植养殖技术,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过是堪堪管住温饱。

而当自主性更强、知识观念更为大胆的领导班子来到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支部书记一声令下:搞公有制!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首先,村民之间贫富差距应该相差不大,这样才不会出现“牺牲大我成全小我”的状况,也不会遭到较多村民的反对,当地像平原一样平缓稳定的普遍贫困,为实施生产资料公有制,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

再者,光有试验田,没有耕地牛也是徒劳无功。

在南街村这片土壤中,村民应该都有强烈的、渴望改变的精神需求,有共同的理想,能够认可服从集体的指挥,但是囿于自身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有限,需要寻找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境界的领导班子来作为主心骨,带领南街村脱贫致富。

王宏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势而上,走上了南街村掌舵人的台子。他曾有一句名言,而后被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奉为座右铭:“群众不富我不富,民穷我富是耻辱。”而王宏斌也用一生在践行这一使命,一心一意充当人民公仆。

南街村模式在吸取集体经济富有凝聚力、团结奔富裕的优势之外,在集体中采用按劳分配的方法,最大程度激发村民的进取心和生产积极性,而为了避免劳动初次分配的差距增大,才采用了“高福利+低工资”的分配方式。

从前,大部分村民拿着三五几百的工资,而现在,由于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很大一部分农民能拿到拿到上千上万的工资,且生活无忧,这就是南街村。而身为党委书记的王宏斌工资则一直都是250,直到今天,他依然拿着250元工资。

他郑重其事地说道:“为什么是250?因为我们人民公仆就是要学习那种像二百五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240也不是260,必须是250!”

 

将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奉为圭臬,大力提倡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可在无数单干的村庄中,南街村不免显得鹤立鸡群,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自然也受到了不少冲击。

1998年,南街村产值达16亿元高峰,但在放缓增速地接下来的几年里,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04年产值降至10亿元左右,多条生产线停工,而2003年国家开展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贷不到款的南街村面临资金链断裂。

而至2008年,南街村集团负债已达17亿,时局和舆论一下子把南街村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代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嘲弄王宏斌,“自己发展共产主义?痴人说梦。”“债台高筑的亿元村。”“疯狂的理想主义者。”种种恶语,冲击着王宏斌和整个南街村,但就算在2008年,南街村负债17亿元,但总资产27个亿,资产负债率在63%左右,远没有外界所传的资不抵债。

而后的十数年,南街村慢慢地走上了良性轨道。

批评南街村借贷发展、一昧唱衰共产主义的人,才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基本由农民阶级发家起步的集团,一直靠着共产主义和毛主席语录的理想之帆,显然不足以立足于残酷的市场经济之中。

南街村的另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发展战略是“外圆内方”。即“坚持外圆创商海,严守内方治南街。”

在谋生计谋发展的生意场上,要圆滑,懂得变通,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在南街村内,要时刻严抓思想教育,灌输革命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大力表彰好人好事,抓牢评先表模活动。

简而言之,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两手抓,圆是方的基础,方是圆的统帅,寺外入世进取,寺内纵深思想,严遵“清规戒律”,这便是南街村模式的哲理。

南街村敢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这其中蕴含着制度创新的无限哲思,而这种敢为人先的冒险者精神值得当代人敬佩与学习,而当局者迷,旁观者远,远而不能精透。

跟着网络一昧唱衰共产主义并不会使人看来更像圣人,谨记:就算有一天南街村模式失败了,也不意味着中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破灭了。

优越性探讨:小岗村与南街村

安徽凤阳的小岗村与南街村是两个人们常常用来比较的名村。一个是新人,一个是旧妇,但新人年轻有活力,前辈也不失风韵魅力,尤其是在经过变革和优化过后的南街村农民模式。

将两者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式,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经验。

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在1984年甚至提出了增产不增收,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总产量节节高升,但人均总收入仍是个问题。

199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为640元,低于全县农民平均水平,埋头苦干,光有干劲也不是个事。但在不断改革进益的加持下,2012超过了12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出3000元左右。

起初的小岗村,虽然解放了生产力,但一家一户的单干模式随着时间增长,逐渐显露出劣势,无法集中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各谋发展的别样“进取心”,造成村内人情冷漠,邻里猜忌,民风不复以往。

而“三农”问题的提出,帮扶到户,一人负责一家以及精准扶贫政策,都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一个政策的完善需要许许多多的政策,一个治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无数创新与更迭,最终实现最优解。

南街村则采取集体土地所有权,由集体培养职业农民,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2010年,南街村的负债由2008年的17亿降至4亿,总资产30亿,经济开始走入了个性化的良性生态链。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南街村是发展集体经济,60-70年代的中国也是发展集体经济,缘何差距这么大?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的谈话要点中讲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同理,随着制度不断优化,模式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可以吸取市场经济的优点,也可以吸收按劳分配的“真正公平分配”的方式,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制度的内核都是类似的,定点帮扶,扶贫到户,依然是借鉴了集体经济中的团队优势,用有组织的团队来帮助个人。两者并非属于对立关系,而是互相吸收,相互促进,共同完善,两者并非孰优孰劣的两条道路,而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条道路的两种驾驶方式。

有人在康庄大道骑马赶车,有人骑电摩开轿车,最后大家还能一起开飞机。只要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经济运行模式,就是优秀的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侯锐:《对“小岗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刘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分析》

 

(来源“知乎)

 

 

杨忠林 郭素玲:《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党建和红色文化思路探究》——《中国集体经济》

李东洁:《王宏斌:南街村人崇尚“傻子精神”》——《人民论坛》

 

 

www.renjingw.com.cn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3日
收藏
0/400

全部评论 (0)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专题】"关于社保的讨论"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
    • 法律顾问

    • 吴勇律师
    • 徐阳律师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人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