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农村光棍?——四分五裂的乡村(四)

 

农村的传统认知中是拒绝养懒汉的。我有一位同事,自小失怙,母亲改嫁时,他没有跟随过去,而是跟着成年哥哥一块生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虽然日子好过了一些,但也仅仅是能够解决温饱,家里平添一张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所以,很多年龄较大的乡邻总是隔三差五找理由走进哥嫂家中,窥探朋友是否受到虐待,这也是乡村熟人监管的传统在延续。

 

这些热心乡民也许不认识多少字,但是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知道乡村二流子是很难生存的。

 

所以,他们总是谆谆教导我的朋友,要眼里有活,要好好读书,要有上进心,活出个样来报答哥嫂的养育之情。

 

朋友很懂事,很勤快,学习很努力,终于考取了地区师范学校,三年苦读之后,成了一位能解决温饱的乡村教师,然后顺利成家立业。

 

他没有像其他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一样,成为一个二流子,而是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了乡村好学上进的楷模,成了父母教育孩子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昨天发出《新农村那些新光棍》一文之后,很多朋友留言或线下与我探讨新光棍产生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网友归结为是光棍们好吃懒做,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又不能完全概括。

 

通过上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虽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不乏二流子的存在,但是在40年前的公社时期有队长的约束,群众的管控。包产到户后,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二流子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总体而言,农村二流子只是在某些无良作家笔下层出不穷,而在真实的农村是很少的。

 

换句话说,2000年之后,农村光棍增多,根本原因不在他们自己。而在于家风传承和与时俱进的保障性制度。

 

1949-1982年三十多年,我们整个村600余人才四个单身汉,而从1984-2024四十年,两个村民小组200余人就8条光棍。此种现象,的确让人深思。

 

当然,我们回不去,不能,也不应该回到纯粹的公社时期,毕竟,社队历经三十年发展,其体制僵硬等弊端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包产到户也四十年了,其急剧加大的贫富悬殊等短处也已经暴露无遗了。

 

诚然,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没有那么辛苦了,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但是,如何经管好农闲时间,可不是某家某户能独立完成的。这需要社会提供平台,提供制度性保障。

 

需要提供怎样的制度性保障呢?让农民加强传统农林牧副渔的固定进项之外,根据地方特色,传统优势项目,与时俱进开辟新的产业群,拥有农业之外的收入。

 

上述思路依然停留在经济层面,几千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不可能我说几句虚无缥缈的建议就会使农民天降横财。再说了,结个婚也不需要一夜暴富,只要克勤克俭,让女人看到希望就行。

 

我总在想,如果那位知青母亲、营长妻子能够眼光长远一点,也不至于出现那五条光棍;如果,妯娌和睦,那位母亲也不会撇下嗷嗷待哺的幼儿自寻短见;如果国家对患病农民能有制度性救助,那位“类风湿”患者也不至于遭受病痛、贫穷与孤单的三重折磨……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局,我们肯定要及时做出改变进行应对,否则,我们也成了无所作为的晚清政府。

 

如何变革?我不说食肉者谋,但事实告诉我们,食肉者鄙。很多利益既得者,从来只想着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和那位知青大婶、营长老婆没有啥不一样。

 

当下,新农村、秀美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环境整治、硬件建设已初步完成。接下来需要尝试用良好的村风对家风进行潜移默化,也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

 

我们应该像四十年前一样,全面遏制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将家庭矛盾扼杀于摇篮之中,尽量减少农村妇女的自杀现象,让拜金主义不再盛行,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成长,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依靠强大的宣传、组织与经济手段,引导村风、民风再次回归淳朴。没有了天价彩礼的逼迫,拥有了勤俭持家的家风,农村光棍汉数量肯定会大大减少。

 

当然,正所谓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另外的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在讨论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等抽象问题,而是在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所以,尽管有点务虚,但这种讨论本身就表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假以时日,必将有食肉者参与进来。

 

编辑:红星闪闪

来源:杨柳岸边悟道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注孟加拉国局势"

【专题】"新潘晓来信"

  • 四个青年的人生困惑

    本篇汇总了给我们投稿的四个青年人所写的困惑和感悟,他们分别是工人、大专实习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许也有一些相通的东西。

    241 2024-10-24
  • 一位青年文字工作者的彷徨与感悟

    一次次的挫败使我陷入迷茫,我曾独自骑行滇藏线,想借此在自然独处中寻求答案,但失败了,自然中片刻的宁静与禅思不能解答我对社会的迷茫,于是我开始转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员思想,于是我对社会的迷茫少了很多,但于个人,我的彷徨更甚。

    152 2024-10-17

【专题】"关于免费医疗的讨论"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