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产关系对社会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以资本主义为例解剖麻雀

文/湘歆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利己,甚至逐利,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无产阶级在生产关系的上的原子化状态,这导致了无产者不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面对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专政,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在组织上原子化,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接受着来自资产阶级的剥削,那些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总是在脱离这一社会现实去抽象的谈社会关系最表象的一面,所以便会有各种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来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文中所提及的疏离性、自私性编者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在微观经济层面最直接、最准确的对个体的描述,但是站在更为宏观的经济层面,站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层面,我们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经济进一步发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了,这个时候,反倒不存在个体的疏离和自私,反倒是所有无产阶级、所有人类的命运都紧紧关联起来了,这也注定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火苗一经燃起,就会形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引言:历史唯物主义

在任何社会中,人们都必须先进行生产,以满足吃、喝、住、穿的需要,然后才能进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活动。因此,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就构成了基础,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这个原理就叫历史唯物主义。凡是忽视这个原理、抛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现象的,都不免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无法找到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而将其归结于人心等主观因素。可见,要想科学准确地把握社会规律、研究社会现象,就不能忽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个原理对社会关系进行考察研究。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资产阶级凭借着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无产阶级,从中榨取经济利益。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这种生产关系下,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不是满足社会需要,而是为自己赚取利润;劳动者参加生产的目的也不是满足社会需要,而是为自己谋求生计。

 

可以发现,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下,都是为着自己、为着利益而工作的。走入社会不是为了某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社会事业,而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要。一句话,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致使私字当头、利益挂帅,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根源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而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状况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普遍具有疏离性、自私性、逐利性,这正是由私字当头、利益挂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一、疏离性

陌生人之间往往漠不关心、彼此疏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极不寻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常态,就连“扶老奶奶过马路”也成了件难办的事,就因为“不扶没坏处,扶了有风险”;面对同事的不良习惯、公司的不良制度、社会的不良风气,人们并不会联合起来加以改变,而是视而不见,心想着“习惯就好”,把自己置身事外。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唉,这就是人性。”贩卖庸俗人性论的先生们这样吠叫着。然而,我们请这些先生们用人脑好好想一想,如果普通群众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从而让自己在内的人们都受益于此,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干呢?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无产阶级一不掌握生产资料,二不掌握政权,三不形成群众组织,劳动群众根本无力去改变社会。只有社会在单方面地改造人,人却无法能动地改造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致使的能动性的缺失,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所在。

 

二、自私性

 

人们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养家糊口乃至出人头地,因而为着文化课成绩争个你死我活,平日里混得比较好的同伴在谈及学习方法时往往也会三缄其口,生怕自己的好方法被人知道;在恋爱时,人们往往希望对方迁就自己,而不是牺牲自己迁就对方,更有甚者,谈恋爱根本不是为了与所爱的人终身结合,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各种性格的人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或是为了自己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情形不在少数,上了新闻的事件也不胜枚举。

 

 

“难道这还不是因为人性的自私吗?”贩卖庸俗人性论的先生们又要跳出来狂吠了,兴许还会说“这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然而就连资产阶级生物学家都不完全赞成他们的看法。例如《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道金斯,是一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动物学教授,他就指出生物只要具有足够的智力,就可以让自己不去遵从基因的本能,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比如基因显然希望生物能够尽可能多地繁衍,但人类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避孕,这就是一件不服从基因本能的事,做起来也并不难。可见,人类根本就不是任由基因摆布的奴隶,用所谓“自私的基因”去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自私性,是违背科学的。

 

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自私性同样脱胎于私字当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们小时候接受私人的抚养、私人的家庭教育,进行私人的家务劳动,长大以后又参加私人的生产劳动,并且履行私人的赡养义务,从小到大都在为着私人劳动与生活,并没有哪件必须要做的事是为了社会而做的。在这样的生产关系及其所派生的社会制度下,无私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社会关系的普遍自私性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逐利性

 

在社会上,特别是在职场上,不少人喜欢“广交朋友”,意在“扩充人脉”,毕竟“熟人好办事”;除此之外,和领导以及熟人交际时,自然也要深谙“人情世故”,这样才能有好出路。

 

不用说,这样的社会关系根本就是“向钱看”的,是一种以逐利为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实在普遍,以至于一些对社会有一定了解的中二小学生都会说句“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利用的”。

 

企图搬出“基因的逐利性”来解释这种现象的先生们可以闭嘴了,我们已经在前文批驳过这一点。很明显,社会关系的逐利性同样是由利益挂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走入社会就是为了取得利益,因而或多或少都会和他人结成以逐利为目的的社会关系。而任何一个想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利益的人,都必须善于经营和扩张这种以逐利为目的的社会关系。由此观之,“人情世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这与一个社会是“海洋文明”还是“大河文明”无关,那些跟在洋老爷后面亦步亦趋的狗奴才也可以滚了。

 

 

 

编辑:云开

来源:黑与白读书会

 

0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注孟加拉国局势"

【专题】"新潘晓来信"

  • 四个青年的人生困惑

    本篇汇总了给我们投稿的四个青年人所写的困惑和感悟,他们分别是工人、大专实习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许也有一些相通的东西。

    241 2024-10-24
  • 一位青年文字工作者的彷徨与感悟

    一次次的挫败使我陷入迷茫,我曾独自骑行滇藏线,想借此在自然独处中寻求答案,但失败了,自然中片刻的宁静与禅思不能解答我对社会的迷茫,于是我开始转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员思想,于是我对社会的迷茫少了很多,但于个人,我的彷徨更甚。

    152 2024-10-17

【专题】"关于免费医疗的讨论"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