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中学生演讲到开封大学生骑行,看今天的年轻人

 

文/德先生1915

 

今天咱们来聊聊最近有关年轻人的两个热点,一个开封大学生骑行,一个云南中学生演讲质疑学校。看看今天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

年轻人永远是社会中最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敢于直面问题,也敢于追逐梦想。云南的中学生站在演讲台上,直言“有钱建安娜草堂,没钱修学生宿舍”,引爆了舆论场。河南的大学生凌晨骑行五十公里,只为在清晨的开封喝一碗胡辣汤吃灌汤包,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质疑与行动并存,迷茫与热爱交织。

敢质疑,才有希望

云南那位中学生,用一腔热血挑战了校方。他敢于在公众场合抛出“有钱建安娜草堂,没钱修宿舍”这样的话,这不仅是对学校资源分配问题的质疑,更是对体制内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无声呐喊。这位学生的背后,是十人挤一间宿舍的窘境,是校方“不作为”的冷漠,而他那几十秒的发言,替千千万万被压抑的学生“出了一口气”。当然,这种行为是否妥当暂且不论,至少,他有勇气直面问题,敢于表达不满。

但反过来想,我们的学校为何会让学生走到如此地步?一个“草堂”是否真的比学生的生活环境更重要?学生的声音为何只能通过如此激烈的方式才能被听见?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敢做事,说走就走

再看河南的大学生。他们“夜袭”开封,骑车几十公里,喊着“青春没有售价”,用脚踏车丈量郑开大道的长度。有人戏称这是一场“共享单车版的清明上河图”,也有人调侃道:“这一口胡辣汤里,喝出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这些骑行者们,虽然没有云南中学生那般“敢言”,却用行动诠释了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骑行五十公里不容易,需要体力,也需要勇气。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这样“看似无意义”的活动?其实,这正如法国学者凯卢瓦所说:游戏源于对闲适、消遣和幻想的渴求。他们的骑行之旅,其实就是在这个压抑的现实中寻找一点点“即兴与欢乐”。

青春里的迷茫与挣扎

但细想之下,这些敢于质疑与行动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在与现实的无奈对抗?他们站出来、冲出去,只是为了表达对现状的微弱抗议。某些学校存在压榨学生的问题,社会又缺乏对年轻人的基本尊重——毕业即失业,职场内卷,房价高企,结婚率生育率逐年走低。

还有那些忙着考研、考公的年轻人呢?他们多是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随波逐流。考上了编制,拿到了铁饭碗,似乎就能为自己的未来买一份“保险”。但这真的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未必。更多人只是害怕“躺平”的后果——被社会淘汰,被家人指责。

年轻人,别被时代裹挟

那么,年轻人该怎么办呢?德先生也是一个零零后哦,我想说,不要被时代裹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才是关键。 别人考研,你也考研;别人考公,你也考公;别人骑车吃胡辣汤,你跟着骑……这样的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跟风的游戏。与其随大流,不如花点时间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年轻人们如果发现这个时代不适合你,也别害怕适当“躺平”。“躺平”并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在压力山大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学会适当放下,或许反而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年轻人啊,敢质疑就继续质疑,敢做事就努力做事,但也别忘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不公平,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记住,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迎合别人期待的,而是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

 

编辑:飞舟

来源:德先生1915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注孟加拉国局势"

【专题】"新潘晓来信"

  • 四个青年的人生困惑

    本篇汇总了给我们投稿的四个青年人所写的困惑和感悟,他们分别是工人、大专实习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许也有一些相通的东西。

    314 2024-10-24
  • 一位青年文字工作者的彷徨与感悟

    一次次的挫败使我陷入迷茫,我曾独自骑行滇藏线,想借此在自然独处中寻求答案,但失败了,自然中片刻的宁静与禅思不能解答我对社会的迷茫,于是我开始转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员思想,于是我对社会的迷茫少了很多,但于个人,我的彷徨更甚。

    202 2024-10-17

【专题】"关于免费医疗的讨论"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