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发货币,是洗劫国民财富最残酷的方式
文/沙漠放羊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货币超发。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还可能对国民财富和经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因货币超发而陷入经济困境,国民财富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本文将通过历史案例和经济学原理,探讨货币超发如何影响国民财富与经济稳定,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01 货币超发的本质:财富的无声缩水
货币超发的本质是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印钞来弥补财政赤字或应对经济危机。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看似是一种“没有痛苦的税收”,因为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购买力。但实际上,货币超发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远比税收更加具有破坏性。
以20世纪40年代末的某个国家为例,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和经济困境,大量发行货币。结果,货币迅速贬值,物价飞涨。一位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老先生回忆道,他去交学费时,带的不是钱,而是一袋面粉。因为学校已经不再接受货币,而是要求实物交易。这种现象在当时并不罕见,许多工人、职员、教师等以货币收入为主的群体,财富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
货币超发的残酷之处在于,它不仅削弱了民众的购买力,还可能摧毁社会的经济秩序。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媒介,一旦失去信用,整个社会的交易体系就会崩溃。民众不得不回归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经济活动陷入停滞。
02 历史案例:货币超发的经济灾难
历史上,货币超发导致经济崩溃的案例比比皆是。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1.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和经济困境。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政府开始大量印钞。结果,马克迅速贬值,物价飞涨。1923年,德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一张面包的价格从几马克涨到了数亿马克,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彻底摧毁。
恶性通货膨胀不仅摧毁了德国的经济,还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极端化。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极端主义势力趁机崛起,最终为纳粹党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2. 津巴布韦的货币崩溃
21世纪初,津巴布韦因土地改革和经济管理不善陷入困境。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开始大量印钞。结果,津巴布韦元迅速贬值,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几十亿。民众的储蓄和财富在短时间内化为乌有,津巴布韦不得不放弃本国货币,转而使用美元和南非兰特等外币。
津巴布韦的案例再次证明,货币超发不仅会导致经济崩溃,还会摧毁民众对货币体系的信任。
03 货币超发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富从货币持有者(通常是普通民众)转移到货币发行者(政府)和债务人手中。
1. 财富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民众的储蓄和收入贬值。然而,对于债务人来说,通货膨胀却是一种“福音”。因为债务的实际价值随着货币贬值而下降,债务人可以用更少的钱偿还债务。这种财富再分配效应往往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贫富差距。
2. 经济秩序的崩溃
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媒介,一旦失去信用,整个社会的交易体系就会崩溃。民众不再信任货币,转而寻求实物交易或外币保值。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投资和消费大幅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04 货币超发的社会影响
货币超发不仅会导致经济崩溃,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社会信任的削弱
货币是政府信用的象征。一旦政府超发货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就会削弱。这种信任危机不仅会影响经济,还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 财富分配的不均衡
通货膨胀可能对财富分配产生不均衡的影响。富人通常拥有实物资产(如房地产、黄金等),这些资产在通货膨胀中会升值。而普通民众的储蓄和收入则会贬值,导致财富进一步向富人集中。这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往往会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
货币超发可能导致国民财富的严重缩水,并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历史一再证明,货币超发的代价是巨大的。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Reading研习社,略有删减
-
-
《黑&白》英文版问世
넶149 2025-04-22 -
预告|人境讲坛(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넶115 2025-04-19 -
预告|人境讲坛(18):“《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是什么货色?”
넶172 2025-03-26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50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304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502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71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65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11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294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59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29 2024-05-29
-
读《两个朋友》与《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比较两篇小说中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的不同
넶26 2025-04-30 -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
넶55 2025-04-30 -
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넶25 2025-04-30 -
那年,我被学校“卖”到了酒店
实习工资一个月1600块,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同工不同酬,美其名曰“产教融合”。我发现是被“卖”掉了,学校卡毕业证,酒店卡实习鉴定表,学校、酒店吃人不吐骨头。涉世未深的学生还没毕业就有这么大的教训,让我着实难忘。
넶88 2025-04-30 -
革命者是这样炼成的——作为红色文学经典的《黑与白》|征文选登⑨
넶22 2025-04-30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01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0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22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197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07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09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491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875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15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782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727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16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99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59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3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22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17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8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