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译】开始是打猫,后来才打人

原编者按:下面是一篇反映七十年代苏联青少年精神面貌的材料,原载苏修《少先真理报》。苏联青少年在苏修叛徒集团的毒化下,出现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情况。在苏联青少年中,竟然有虔诚的教徒,有投机贩卖的“工商界人士”,有拦路抢劫、偷窃、调戏妇女的流氓,有凶狠的暴徒。这些,仅仅是报刊上不得已而透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至于没有透露的情况,肯定要严重得多……苏修报刊透露这些材料,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苏联青少年的教育。什么教育呢?苏联有一个检察长在处理一起青少年残忍殴打同伙的案件时说:“一初都是从小孩子打猫开始的”,说什么由于“常常对小孩子残酷地折磨动物的行为放任不管”,就逐渐养成了他们“嗜好暴虐行为”。根据这个所谓的“理论”,苏修《少先真理报》为此而大登特登培养青少年对“动物之爱”的报道。用魔幻的所谓人类之爱、用抽象的人性去抹煞人的阶级性,这是资产阶级哲学、教育学的共同特点。苏修则妄图用“动物之爱”、“动物性”等谬论去抹煞人的阶级性,这倒是一大发明。当年苏修教育学的堕落,由此也就可见其一斑了。

 

卡尔季恩格队准备参加全苏比赛。 

一只小猫在队员们活动的庭院里跑来跑去。有一个队员踢了小猫一脚,第二个队员跟着也踢了一脚,而第三个队员呢?干脆把猫扔到厕所里去了。 

过了几天,球队出发到库尔斯克去参加比赛。全队三个运动员之外,第四个是侯候补队员谢辽沙。谢辽沙和他们同岁,但个儿稍微矮一点。 

从基希涅夫通往库尔斯克的是一条很好的柏油马路。队员们乘着卡车,坐在有篷的车用里,领队坐在驾驶室。一路上,队员们开始玩“毛栗子”游戏。“毛栗子”游戏-这就是用屈起的手指敲头,好像用手指弹一下,但比弹一下要疼得多。输的人就要吃二十下,三十下,四十下的“毛栗子”。预备队员谢辽沙又总是输掉。甚至如果别人输了,反正也得要他来挨“毛栗子”。显然,是因为他的职务最低,是个预备队员。 

后来,队员们又规定了惩罚性的“毛栗子”。 例如: “谢尔盖,去找一根铁丝来。找不到,就要罚。” 谢辽沙没有找到铁丝,受了一顿罚:二十下“毛栗子”。 

“谢尔盖,去把平底便鞋找来。”谢辽沙没有找到鞋子,为此他挨了三十下“毛栗子”。

“谢尔盖,你看,那儿有一群鹅,去提一只来。” 鹅没有捉到手,这又使谢辽沙挨了四十下“毛栗子”。

 

谢辽沙在库尔斯克将全部倩况告诉了领队。领队处理了这个问题,处分了肇事者。但是,领队刚一跨出门槛,全队人员就捏紧拳头扑向谢辽沙,因为他告了状。他们打了他一顿要他以后不再告状,并威胁说:如果再去告诉别人,你就要完蛋。 

晚上,全队人员都准备睡觉了,向周围一看,谢尔盖不见了。大家大吃一惊。奔出去寻找,但没有找到。而这时候谢辽沙正在楼上电视机前看足球赛。看到晚十一点钟他回来了。全队人员,咬牙切齿走到他身边。他们逼他脱去衣服,把他按倒在床上,用被子把他的头蒙起来,接着就用皮鞭抽打他,轮流地抽打他。显然,打得很毒辣,经医生检查,在他的身上和头上发现了大块大块的紫血斑。毒打一阵后,他们让他站起来,逼着他吻每个人的脚。还不仅是吻脚,然后又告诉他:今天你别睡觉,要在柜子里站一夜,如果你睡着了,那么你会懊侮的。被打得脑震荡的谢辽沙在柜子里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他们又逼着谢辽沙洗别人的衬衫。一个过路的妇女看到了这个被打伤的男孩子,引起了注意,问清了全部情况,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并把谢辽沙的父亲从基希涅夫叫了来。 真要谢谢这位妇女。 

现在检察机关正在审理这个案件。我,《少先真理报》的一名记者,来到了基希涅夫,会见了检察长伊杰娅·尼卡拉耶夫娜·阿娜涅娃。我们之进行了这样的一场谈话。 

记者:“怎样来保护像谢辽沙这样的人?该怎样做今后才会永远不再发生打人的现象?”

检察长:“法律保护每一个苏联人。犯罪者一定要受到惩罚(她援引了刑法的相应条文)。但是,我们共同的基本任务不是惩处犯罪者,而是要预先防止罪行的发生,要及时制止那只举起来打人的手。请注意:一切都是从小孩子打猫开始的。正是在那个时候就应该捉住这只手。我们常常对小孩子残酷地折磨动物的行为放任不管,而这样就可能引起很糟糕的后果。这样的人会嗜好暴虐行为,他的怜悯心会衰退,他会成长为一个凶恶的、残酷无情的人。这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今天他打死了一只猫,明天,他就会打您。”

(译自1975年8月12日苏联《少先真理报》)

 

附:推荐延伸阅读:

剥开社会心理学的伪装

近几十年来,在资产阶级的支持和鼓动下,社会心理学大走红运,时髦起来。又是什么专门家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又是接二连三地召开专门会议、建立专门机构:喧喧嚷嚷,好不热闹。社会心理学是个什么货色呢?原来,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出笼了。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走向没落的帝国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逐渐觉醒,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欺骗工人群众,单用旧的那套资产阶级社会学不灵了,于是一批御用学者便改头换面,在伪社会学的老底子上,掺进资产阶级心理学的内容,拼凑成名曰“社会心理学”这一个“新”学科。它表面上研究所谓人类心理的“社会性”,研究社会对个人及个人对社会的相互“心理”影响等等,实际上是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本能论、英雄史观之类的破烂,鼓吹阶级调和,为资本家榨取工人血汗、镇压工人运动服务。例如,采用高压水龙冲散工人游行队伍的方法,就是早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一大“发明”。由此可见社会心理学之妙用 …

后来,“社会心理学”学会了乔装打扮,狡猾的披上马克思主义外衣粉墨登场,这奇怪吗?毫不奇怪。修正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专政,正需要“传心术”、“社会心理学”之类的工具,为其罪恶统治服务。

 

 

现在让我们对这个画皮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剖析:

社会心理学的作用之一,是掩盖阶级矛盾,蒙蔽人民群众。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所谓“团体”、“集体”与其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及团体内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认为,决定这些关系的,是什么“心理因素”,诸如人的“气质”、“能力”、“接触作风”等等,只要人们“心理上接近(同情、尊敬、友谊)”,就会使团体“巩固”,反之就会使团体松散。怎样解释某人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呢? 这也是取决于“心理因素”,说“善于交际”、“拥有知识技能”、甚至富于“外部仪表”,都是使人受欢迎的原因。又怎样解释有人被“嫌弃”呢?也是由于他“心理因素”不佳所致,谁“对交往不感兴趣”,生性“孤独”、爱“议长论短”、遇事“喋喋不休”,必不受人欢迎。一句话,“心理因素”决定一切。社会中人与人的阶级关系被抹煞得无影无踪。既然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剩下人人相通的心理因素,彼此就理应不分你我地携手拥抱,求得“心理相容”,哪里还用得着革命、斗争呢?你对资本家老爷统治不满、多议论、想反抗吗?那不符合“仁义道德”社会心理的规范,要遭人“嫌弃”,万万使不得。你想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吗?那就快来纳入“心理相容”的框框,俯首贴耳地按老爷们的旨意行事,乖乖地做个顺民,这才使你“受人欢迎”。不难看出,社会心理学的说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骗人经,更何况它比教会牧师的伪善,还要多上一层“科学”外衣呢! 

社会心理学的作用之二,是粉饰太平,为特权阶层压迫残害劳动人民提供依据。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犯罪成风,社会风气日趋败坏,这同他们悬挂的“民主自由”的金字招牌形成强烈对照,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心理学又可大派用场。从阶级观点来分析,社会犯罪现象无疑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犯罪成灾,源于帝修反统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垄断资产阶级及其豢养的各路牛鬼蛇神!可是,社会心理学却大放厥词,说什么对“违法行为”的分析表明,“阶级差别” 的“作用不大”,而是什么个人的“意志、智力、情绪特征起着重要作用”,说什么“没有决心、智力发展不高、情绪不稳定”是造成违法行为的因素。这分明是蓄意遮盖资本主义社会上罪犯蜂起的阶级根源,替剥削制度装点门面,替统治当局开脱罪责!不仅如此,社会心理学还散布犯罪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他们的一个所谓研究“发现”:在“少年犯”中, “多少多少人经诊断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很多患有精神病”。这一花招,一方面,显然是用虚假的生理、病理原因掩盖真实的阶级、政治原因;另一方面,既有社会心理学家们提供“科学的诊断根据”,则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特务机构在全国遍设“精神病院”,用以监禁、迫害劳动人民,也就不患无词了,真可算一箭双雕!

社会心理学的作用之三,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压榨工人出谋划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地破坏着生产力。农业连年减产,工业停滞不前。面临这种困境,统治集团要加倍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向劳动人民转嫁经济危机,又需乞灵于社会心理学。他们大力鼓吹开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目的是加强对工人的控制和管理。在一个有关的研究中,他们呼吁“中层”要在工人身上多花时间。什么意思?说穿了,就是要工头对工人实行欺压和利诱,千方百计逼迫工人为资本家卖命。还说什么要帮助工人塑造狼性价值观、每天要开早会午会晚会分析自己为什么没努力、业绩不达标要狠狠扇自己耳光等等等等。从这些奇葩而可笑的现象中,人们倒也有所发现:社会心理学竟然需要到利用法西斯形式中去苦心孤诣地寻觅刺激工人生产热情的妙法,这也从反面表明,资产阶级面对工人群众的不满和反抗,确乎已经到了束手无策、黔驴技穷的地步。

然而,工人生产热情的丧失,每天无精打采,看不到一点希望,正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必然结果。任你什么羊牌狗牌的社会心理学家神通再大,硬压也好,软骗也好,统统都是枉费心机!

社会心理学的作用不止于此,但仅此三点,也可见现代帝修反在这一“学科”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们的老前辈高超得多了。然而,高超起来,也就更加没落下去。

当今世界流行的社会心理学,已是资产阶级社会心理学的末流,一切陈词滥调、荒诞不经的东西,都被奉为至宝,刻意渲染,卖力鼓吹。比如,西方社会心理学向来热衷于研究所谓“心理感染”、“暗示”和“模仿”, 说是“感染”使人们增强团结,“暗示”、“模仿”是使团体活动“整体化”的方式;又说“心理暗示”和“反暗示”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人类远古历史的一些最重要的篇章”,等等。满纸呓语,不知所云,露骨地宣扬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不仅照例撇开感染、暗示、模仿的阶级内容,而且特别强调这些过程的无意识性,鼓吹人们之被感染、受暗示、模仿他人,往往是无意识进行的。这些谬说,是反动人性论和本能论的混种。

人类的一切社会思想和行为,都是意识活动的结果,而任何人的思想、情感、需要、兴趣和习惯,都归根结蒂受其世界观的支配。这里,阶级性和意识性是统一的。“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敌对的阶级利益决定着截然相反的思想感情。哪里有什么超阶级的、下意识的感染、暗示或模仿呢!“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唯利是图、贪残狡诈的资本家固然不可能模仿工人农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工人阶级也决不会去模仿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无产阶级从来不指靠暗示或感染去感化剥削者,真正的革命者也决不接受任何反动思想感情的感染或暗示。

 

社会心理学舞弄超阶级感染、暗示、模仿的法术,无非是回避阶级意识的尖锐对立,妄图通过下意识的、情绪的因素,使人民群众在浑浑噩噩、不知不觉中被一小撮寄生虫牵着鼻子走。总之,资产阶级起劲地叫卖所谓社会心理学,目的是要以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对抗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用超阶级的心理分析对抗阶级分析,用历史唯心主义对抗历史唯物主义,以求巩固其岌岌可危的统治。

然而,马列毛主义的真理是不容篡改的,阶级斗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不会被帮闲文人杜撰的所谓“社会心理规律”所左右的!反动人性论的破旗,自孔丘以来,被历代中外反动派挥舞了两千余年,丝毫没能挽救它们一个又一个地走向覆灭的悲惨命运;社会心理学在西方世界招摇撞骗、欺世惑众,闹腾了半个多世纪,也丝毫无补于它们一天天烂下去的历史趋势。帝国主义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天底下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医治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濒临绝境的灵丹妙药;社会心理学及诸如此类的吹打鼓噪,只能是伴送帝修反走向坟墓的一曲曲哀乐而已。

 

编辑:悠悠我心

来源:工农兵大道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7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