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迅和朱安看旧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又如何把鬼变成人
文/卢丝卡爱议
【原编按】
1.文章有多处亮点,首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鲁迅与朱安间的事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指出了旧社会对人的荼毒以及新旧思想的碰撞,再到举李玉琴的例子来说明新社会改造人的道理。作者同时发挥联想,这是文章一大亮点,写得很好。
2.借由朱安和李玉琴之间的区别,引申到妇女解放和工人运动的共通点,思路清楚,观点新颖,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好文。
近几天来,笔者看到几篇公众号文章讲述鲁迅和朱安的故事,在感慨两位都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之余,也看到了一种令人愤怒的言论——“朱安一生的等待都不换来鲁迅的爱,鲁迅真是渣男”!
我相信但凡读过鲁迅文章、了解鲁迅为人的读者都不会相信这句话。错的从来不是鲁迅或者朱安,而是吃人的封建制度,害人的包办婚姻。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鲁迅和朱安的故事。
1906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鲁瑞用谎称“母病速归”的电报召回,回家的第二天就举行婚礼。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日本。鲁迅不喜欢这位封建传统的妻子,无论是在浙江绍兴老家还是在北京,鲁迅都极力避免和朱安见面,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婆婆。1927年10月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病逝。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平病逝。
一些人攻击鲁迅主要集中在不喜欢朱安为什么还要娶她?娶了为什么又不愿意见她?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能脱离其身处的时代背景。鲁迅和朱安身处的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一方面新的思想在产生但非常弱小,另一方面旧的糟粕在消亡但无法一下子彻底根除。
鲁迅是较早接触到先进思想的那一批人,1918年就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贞洁”思想,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封建妇女的同情,并在文末呼吁“要人类接受正当的幸福”!
而朱安,则是鲁迅笔下所同情的典型封建女子形象。她满足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做的一切:精通绣花、烹饪、缝纫,缠足,温顺,不识字。在婚前鲁迅就表示过,希望她可以解放自己,把脚放开不要再缠足,朱安误以为鲁迅喜欢大脚女子,于是在见他的那天,特意穿了一双大鞋,结果因为脚太小,鞋子反而掉下来了。
朱安和鲁迅在思想方面完全是相反的人,他们的结合是包办婚姻的悲剧。但是有人又说了,朱安思想封建不愿意拒绝这门婚事,鲁迅思想先进为什么还要娶朱安呢?还是说鲁迅只会在文章里同情封建妇女,遇到真正需要解放的妇女就成伪君子了?
正相反,鲁迅恰恰是清楚社会对于女子的残忍才会娶朱安。以朱安的性格,她相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绝对不会接受退婚的,如果被退婚在她眼里就是自己被“夫家休了”。
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看不上她这个封建体系养出来的姑娘;封建家庭自然也看不上她这个被落魄周家瞧不上的老姑娘;家里封建,自然不会把她养到老;走出去想自由恋爱,在绍兴那落后的地方只怕凑近男人半步都得被石头砸死。朱安是被封建礼教所禁锢的女性典型。她被父母用封建礼教灌养了二十年,她不会反抗,更不会独立。她这一生只能,也只想着依附男人。要是丈夫不要她,那就是她这一辈子的耻辱,也是她母家的耻辱。鲁迅若是拒婚,她无论走哪条路,都不会好过。甚至还要在饱受非议后,再被父母低价送进下一个把她当工具的吃人窝。被鲁迅抛弃,她的人生,与死无异。
那些只知道替朱安叫唤着委屈的人,他们本质不是在可怜封建主义吃掉了朱安,仅仅只是在可怜朱安没能得到心里想要的那个丈夫罢了。
正如前文所言,鲁迅婚前劝朱安放脚,劝她读书习字,但朱安不肯;婚后劝朱安以周家女的身份再嫁,朱安也不肯。甚至朱安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认为自己是“鲁迅的遗物”。对于一个前半生都生长在封建思想体系里的女子来说,“独立”“解放”是太过遥远、太过陌生的词汇,以至于她无法接受。但是我们无法责备朱安这类女子,更不能说解放她们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溥仪和李玉琴。李玉琴曾经是溥仪的妃子“福贵人”,在溥仪的记忆里“福贵人”对他从来恭敬又顺从,是一个伺候他的奴仆,供他发泄的工具。但在1945年,李玉琴被解放军收容以后,经过改造,她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她后来给溥仪的信中,她变得热爱劳动、渴望独立,并且自己会深刻的批判同阶级中的封建陋习。
旧社会把“朱安”由人变成鬼,新社会把“李玉琴”由鬼变成人。没有无缘无故的人变鬼,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鬼变人。妇女解放和工人解放的逻辑大致是相通的,我们用融工为例来类比。鲁迅之于朱安,就像是单枪匹马的个人融工,和单个工人建立了联系,同他讲革命理论讲资本家如何压榨工人,工人也觉得有道理,但你让他维权斗争,他可能就犹豫了,一旦维权于他而言就意味着失业,没有经济来源怎么养家?怎么生活?解放军之玉李玉琴,就像有组织的融工,组织让工人看到了站起来反抗的希望,懂得了以斗争取自己的权利。
不过这并不是在责备鲁迅,从个人来看,鲁迅已经为朱安做了他能做到的一切。我们这么说仅仅是想说明,妇女解放同工人阶级的解放是一致的,不是靠单个人的努力,也不是靠几句正确的口号,毛主席时代靠的是废除包办婚姻、废除彩礼、废除童养媳、废除妓女——总之废除一切旧的束缚女性的制度,如今的时代也是一样,要让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妇女看到胜利的希望,让她们自己解放自己,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做新时代的主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新社会能够把鬼变成人。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湘想事成”公众号
-
网评组周例会纪要(二)
넶112 2025-07-15 -
-
从红色经典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我最喜爱的一部红色文学经典”征文大赛获奖作品述评
넶57 2025-07-14 -
将红色经典和革命文化永远传承下去——写在人境网上线一周年之际
넶154 2025-07-01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5295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2179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980 2024-06-21 -
清华博士后何赵祥睿之殇:以死明志背后的惊人真相!
넶8770 2025-05-29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785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4215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786 2024-08-21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688 2024-08-24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667 2024-11-15
-
-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第四章 〖“400号”〗
넶3 2025-07-17 -
年年花发照天红——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有感
넶5 2025-07-17 -
-
-
从大同环卫工,聊聊“国格”
넶14 2025-07-17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七)
넶528 2025-05-13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六)
넶287 2025-05-12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五)
넶236 2025-05-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440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386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84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96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603 2024-11-14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214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113 2025-03-11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203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62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231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84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384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623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90 2024-07-24
-
木棉知道答案——三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征文选登②
넶107 2025-04-01 -
《红旗谱》:从家庭分歧到信仰的共鸣|征文选登⑤
넶91 2025-04-18 -
清官难断家务事——读《三里湾》|征文选登⑥
넶50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