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先锋队理论对21世纪的十月革命的指导意义——纪念列宁同志诞辰155周年

 

文/卢卡爱思议

 

原编者按:

1.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列宁主义的真理永在!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回答了如何在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建立一个坚强的先锋队,培养出一批批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进而带动其它工作(宣传、融工等)的发展,带领俄国的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打造一个又一个红色据点,最终让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链条支离破碎!

2.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一定要坚守列宁主义的先锋队原则,只有在最基本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之上才可以通过和工人群体的长期地,扎根式地融工活动中形成一支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有效的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化作革命的力量。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上个世纪的革命并没有徒劳无功,他撕开了美帝国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的工业垄断,让工业化的列车开往更广阔的第三世界国家。二十一世纪的革命路线必然要参考列宁导师所描绘出的那种一边通过政治披露,撕开统治阶级虚伪的面纱,一边牢牢扎根基层工人,进行有组织的融工,建立广泛的,秘密的或半秘密的工人组织,并借此为跳板组建起成规模的革命力量,形成先锋队领导群众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联动串联直到彻底夺权再次撕破美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025年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诞辰155周年,百多年过去,换了人间,曾经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阵营,轰轰烈烈的世界革命浪潮,随着修正主义的反攻倒算,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苏,已经不复存在了,世界再次堕入美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漫漫长夜,世界革命也陷入了长期的低潮之中。

美帝国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体系逐渐固化,西欧、北美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使用超额利润收买本国工人贵族,其他帝国主义更是打着修正主义的旗号巧取豪夺。许多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的教育、文化洗脑,沉溺于资产阶级的消费主义、奶头乐中不能自拔,抑或是被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欺骗,走上改良主义的道路。

悲观主义者看到这样的世界景象,无不哀叹:“历史终结,革命不再!” 仿佛20世纪那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浪潮,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昙花一现,似乎共产主义只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幻梦,曾经的革命终是徒劳无功。

先烈的血真的白流了吗?革命真的一去不返了吗?

纵使资产阶级能够消灭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人民公社等一切与社会主义有关的经济基础,但是马列毛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彻底消灭的。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帝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存在的生产过剩现象,时刻在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蓄势,这是资产阶级再生出一万个凯恩斯也无法调和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土壤就永远不会消灭。

155多年过去,虽然世界深陷美帝国主义统治的泥沼,但是列宁同志的先锋队理论,已经为我们照亮了一条无产阶级革命的光明道路。列宁同志的先锋队理论,为俄国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马列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石,是一条经过广泛实践检验的革命路线。

什么是列宁主义的先锋队?

一个列宁主义的先锋队,一定是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以职业革命家为骨干的革命组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革命的纪律,就没有革命的组织,一个革命组织有没有战斗力,配不配得上先锋队的名号,关键就在于这个组织有没有严密的纪律,有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

先锋队的作用,则是通过民主集中制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建立广泛的群众组织,向工人群众灌输马列毛主义的革命理论,在这样的长期的群众工作中,逐渐唤起工人群众的阶级意识,在一次次的斗争中,引导工人群众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而将革命的理论转化为革命的现实力量,逐渐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

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低潮期,统治阶级的专政无孔不入,任何冒进的举措都有可能将革命成果白白葬送。

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争取到群众的加入和支持,首先就要贯彻列宁主义的先锋队原则的。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做到一支先锋队的水准,拥有铁的纪律,充分贯彻民主集中制,才能做到“讨论自由,行动统一”,从而通过无产阶级的纪律和无产阶级的义务劳动,组建出具有战斗力的工人组织,工人群众才会愿意加入支持。

倘若建设本身就是一盘散沙,各种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山头主义等风气也没有去除,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也只靠兄弟情义、嘘寒问暖,而不是依靠严密的革命纪律,即使出动一帮人去工厂里拉起一个群众组织,工人们凭什么就一定会加入呢?群众愿不愿意加入,归根结底要看这个阶级的拳头够不够硬。

列宁主义的先锋队是怎么形成的?

先锋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在学院派的实验室里真空包装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义务劳动、协同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并且在长期的扎根融工中不断壮大的。

具体应该怎么建立这样的一个阶级队伍,列宁在《怎么办》中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 列宁通过脚手架这一形象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全俄政治报的重要性。“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就后一点来说, 可以把报纸比作脚手架, 它搭在施工的建筑物周围, 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各个建筑工人之间的来往,有助于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获得的总成绩。”

可以说,全俄政治报的创办目的,不仅是为了做一些政治揭露相关的宣传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报纸把革命的同志组织起来,通过长期的、固定的义务劳动,贯彻无产阶级的纪律,锻炼同志间的密切协作,培养同志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报纸的协作,不仅能培养出能干的宣传员,更能培养出最有才干的组织者。

怎么把先锋队和工人组织联系起来?

阶段性的革命成果很难保存下来。大部分同志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融工,少数采用小组形式融工,在融工过程中,对于工人群众的宣传,以及群众组织的建立,往往都是采用手工业化的方式,这样的效率完全不足以完成先锋队的建立,也就难以通过工人组织开展政治斗争。

初期阶段的融工之所以存在手工业化、低效率的问题,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融工不是什么左翼潮流,不是用来标榜自己多么革命的牌坊,融工只是现阶段所必要的一个工作,是革命工作的一环。因此融工同其他工作一样,应当是一个有纪律的行动。

融工的目的,在于建立起广泛的工人组织,并且把工人组织同革命家组织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其中关键之处在于后者,工人组织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因地制宜,但能否打通先锋队和工人组织之间的桥梁,决定了融工的成败。我们通过融工建立起来的一个个工人组织,可以看作革命的网络节点,而光有了这些孤零零的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人把它们串联起来,织成一张革命的大网,形成包围之势。要实现这样的串联,就需源源不断培养出宣传员、鼓动员、代办员。

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勾勒出21世纪的革命路线。

至此,我们终于能对列宁同志的革命路线作出总结,描绘出这样一幅革命图景:通过政治报纸这样的脚手架搭建阶级队伍,依靠阶级队伍开展融工,在融工中建立广泛的工人组织,并在实践中发展成先锋队,通过代办员把先锋队和工人组织联系起来,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形成有效的革命节点,进而争取革命的胜利。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湘想事成公众号,略有删减

0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3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