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某莹事件想到黄巢起义与白马驿之祸

文/屠富全

 

 

一、当代"特权神话"的崩塌

 

协和医学院官网一篇题为《优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生董某莹》的宣传文章,在发布48小时后突然消失。这个微小数字变动背后,是一场正在发酵的舆论风暴。董某莹的履历堪称当代"特权神话"的完美标本: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本科→协和"4+4"医学博士→妇科影像研究→骨科院士指导→泌尿外科工作。这种跨学科、跨科室的"开挂"轨迹,在医学培养体系严苛的大东,无异于天方夜谭。

 

网友很快发现其中蹊跷。董某莹在《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发表的30页论文,正文实际仅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无关图表。更荒诞的是,其父母——某省发改委副主任与国企高管,竟以"共同作者"身份出现在医学论文中。而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三年规培期被她压缩至两年,期间还完成了三个科室的轮转。这些异常现象拼凑出一个清晰的图景:医疗人才培养体系正在被特权侵蚀。

 

公众的愤怒在社交媒体呈燎原之势。某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的评论获得上万点赞:"我们规培时每天工作14小时,五年才能独立接诊,有人却把医学当游乐场。"这种情绪与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街集对立形成奇妙共振。当#董某莹父母#话题登上热搜榜时,协和医学院的沉默删文,恰似历史轮回中特权街集面对质疑时的标准应对模板。

 

二、历史中的黄巢起义与白马驿之祸

 

公元878年,私盐商之子黄巢在长安科举考场第七次落第。当他看着榜单上清一色的裴、崔、卢等士族姓氏时,写下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造返宣言。此时的大唐,门阀贵族占据全国70%良田,科举录取者中士族子弟占比高达89%。《新唐书》记载,某年关中饥荒,长安贵族却举办"消寒宴",用荔枝壳作燃料烹煮驼峰。

 

这种尖锐对立在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迎来血腥清算。《秦妇吟》记载"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贵族包括皇族尸体堵塞了曲江池的流水。更具历史讽刺性的是,曾经垄断朝堂的崔氏家族,有23名进士及第者在此役中灭门。

 

二十年后,朱温在白马驿将三十余名世家大臣投入黄河,宣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这场屠杀彻底终结了延续六百年的门阀政治,为宋代科举平民化扫清道路。历史学者黄仁宇曾指出:"白马驿之祸的残酷性,与门阀制度对寒门的压迫程度呈正相关。"

 

三、特权模式的千年顽固

 

董某莹事件与黄巢起义相隔1143年,却共享着相同的特权逻辑。唐朝贵族通过"别头试"(专门为官员子弟设立的考场)垄断科举,当代特权街集利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所提供的便利学美帝的"4+4"项目作为专属通道。协和医学院这个号称"中国医学圣殿"的机构,其创新培养计划本意为选拔跨学科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2020-2022年录取的12名"4+4"学员里,有9人父母任职于卫健系统或高校行政岗位。

规则破坏是特权最显著的特征。唐律规定土地交易需经官府公证,但敦煌文书显示,贵族常通过"白契"(私约)强占民田。类似地,董某莹的规培记录显示,她在泌尿外科的轮转时间比标准要求缩短40%,却获得完整学分。更吊诡的是,其指导院士在骨科领域的17篇核心论文中,有13篇将非相关专业人员列为共同作者,这种学术寻租行为与唐朝贵族"荫补"(凭家族关系授官)制度如出一辙。

 

医疗系统的溃败征兆早已显现。肖飞在2024年的一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即将正式开始前中途离场40分钟,而此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已完成麻醉等准备工作。这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曝光后,涉事医院给出的处分竟是"扣发三个月奖金"。这种对专业底线的践踏,与唐朝后期"斜封官"(花钱买官)现象何其相似——当特权成为通行证,任何制度都会沦为装饰品。

 

四、民众返抗的必然

 

黄巢起义前,唐朝民间流传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谶语。今天,微博话题#学术妲己#阅读量突破8亿次,B站UP主"医学界的小透明"对董某莹论文的逐帧分析视频播放量达1200万,可见返抗特权的内核始终未变。

 

协和医学院在舆论压力下启动的"4+4项目专项评估",某种程度上重现了黄巢起义后唐僖宗被迫废除"别头试"的历史场景。不同的是,当代民众拥有更精密的武器:有网友通过知网检索发现,某卫健系统领导子女在本科期间竟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论文;更有人统计出,近五年医学顶尖期刊的大东作者中,行政背景家庭子女占比是普通家庭的17倍。

 

这些数据刺穿了特权街集精心编织的"能力神话"。就像黄巢起义军用"天街踏尽公卿骨"打破门阀血统论一样,当代年轻人正在用数据挖掘解构"赢在起跑线"的谎言。当某985高校教授在知乎提问"为什么现在学生都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时,获赞最高的回答是:"因为董某莹们把赛道改造成了直升机停机坪。"

 

五、结语

 

某国际医学期刊已宣布将调查董某莹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这种学术界的自我净化令人想起白马驿之祸后,后梁政权推行的"举人试策"改革。特权垄断引发的返抗风暴过后,往往伴随着制度创新。但关键在于,能否在风暴来临前,就听见那些在协和医院规培宿舍里,年轻医学生们深夜辗转返侧时的叹息?

 

当董某莹删除所有社交媒体账号时,黄巢那句"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诗句突然有了新的注解:每一代人都将见证自己时代的特权神话崩塌。当温和改革都被特权街集堵死,社会就很可能被迫选择更激烈的变革方式。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平民角”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