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第一章〖符拉索夫病死〗
导 读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高尔基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俄时期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炼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即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叙述了他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成长过程,并借此深刻地揭露了沙俄时代,统治阶级的残暴、严酷、压榨和剥削,而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和祖父母的慈爱,从而令主人公产生对现实不公正的反抗和对压迫者的憎恨。
内容提要: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依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威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巴威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做宣传工作。
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写作背景
俄国1905年的革命,以武装起义的失败而告终。随之而来的,是斯托雷平的反动统治时期。在社会生活中,颓废、消极和失败主义的情绪增长了。
在文学领域,这种失败主义情绪表现得更为强烈。正是在这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精神混乱的时期,高尔基“匆忙地”赶写了《母亲》这部作品。
他说:“我的任务是支持低落下去的反抗精神,来反对生活中黑暗的、敌对的势力。”
正因为如此,列宁称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思想内涵
本书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的作品。作品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
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等,无一不在小说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本书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
符拉索夫病死
日复一日,他们就这样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几乎无法喘息。天还没亮,整个市郊的工人区都被吵醒了,可怜的人们无可奈何地睁开眼,无精打采地开始这一天的劳作,只见他们行色匆匆地钻出贫民窟,沿着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朝工厂赶去。
傍晚时分,太阳血红的余光照在窗户玻璃上面,疲倦而忧伤地闪耀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肚腹里,将这些人扔出来,好像清理矿渣一样。
每逢节假日,他们睡到上午10时,然后,那些老成持重、有家有小的人们,就换上了比较整齐的衣服去做弥撒。
成年累月的劳作,使他们丧失了正常的食欲,为了能吃下饭去,他们便拼命地喝酒,让伏特加强烈的灼热来刺激他们的胃口。
他们碰到一处的时候,总是说工厂,谈机器,骂工头……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有的谈论,都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在这枯燥又千篇一律的日子里,愚笨而无力的想法有时也会发出智慧的闪光。
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最多的则是一触即发的怨恨,这种感情和那不能得以恢复的筋骨上的疲劳同样的年深月久。这些人一生下来就从父亲那儿承袭了这种灵魂的疾病,它像黑影似的一直伴随他们从小到大,最后直到走进坟墓。
每当到了休息的日子,年轻人总是直至深夜才肯回家。他们之中,有的撕破了衣服,浑身上下沾满泥巴和灰土,脸上带着伤痕;有的则满心屈辱充满愤恨;有的是挂着委屈地眼泪;有的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副可怜相;有的垂头丧气,看上去叫人讨厌。
有时,也有些小伙子被他们的父母生拉硬拽地拖回家去——他们在路旁围墙根下,或者什么酒馆里找到醉成烂泥的儿子,立刻破口大骂,抡起拳头照着那被伏特加灌软了的儿子就狠命地揍。之后,他们把儿子带回去,好歹把他们弄到床上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早晨,当汽笛怒号不止的时刻,还得叫醒他们去上工。
有时候,也有些外地人来到这城郊的工人区。起初,这些陌生人颇受大家注意,更引起了人们一点儿兴趣。过了一些时候,那些新奇的东西便从陌生人身上消失了,于是大家就对他们习以为常了,他们就再也不引人注意了。
然而有时候,陌生人会说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工人区的新闻。那些话,在一些人心里惹起了盲目的愤怒,在另一些人心里引起了模糊不清的焦躁,在第三种人心里,有一种对于朦胧事情的淡淡的期望,使他们感到不安。
他们为了要驱散那种不必要的却足以妨碍他们的焦躁和不安,便索性喝下比平常更多的伏特加。
当看出那些陌生人身上的奇特东西时,工人区的人们就忘不了了。他们对这些“异己”怀着一种本能的警戒。他们生怕这些“异己”在他们生活中投掷某种东西,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他们虽然苦难却还平安的生活。就这样,人们默默地躲开了那些讲述新奇事情的人。
看来,如果这些人不能和工人区的人群融合的话,那么他们只好再流浪到别的地方去,或孤单地躲在工厂里……
在这众多的工人中,有个钳工叫米哈依尔·符拉索夫。他是技术能手,而且是工人区最有力气的大力士。他从不在老板面前卑躬屈膝,所以得到的工钱很少。每逢休息的日子,他总要打人。大家都不喜欢他,也怕他。
当他的儿子巴威尔14岁时,符拉索夫有些麻烦了。有一回他想抓住儿子的头发把他拽回去,但是他的儿子却拿起一把很重的铁锤,硬邦邦地说:“住手!”
“什么?”父亲一边说,一边逼近瘦高个儿的儿子,就像阴影渐渐移向白桦树一样。
“我受够了!”巴威尔说,“我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举起了铁锤。
“好吧……”父亲重重地吐了口气,又补充说,“唉,你这个混蛋!”
这事发生后不久,符拉索夫就和妻子符拉索娃·尼洛夫娜说:“以后甭再朝我要钱了!巴威尔能养活你了……”
“那你就把钱都喝光?”她大胆地质问。
“用不着你管,混蛋!我去逛窑子!”
他并没有去逛什么窑子,然而从此以后直到他死,几乎两年光景,他再也没有去管教过儿子,甚至也没跟他说过话。
每到休息日,符拉索夫就到酒馆里去。他一声不响地走着,好像是在那里找人似的,用眼光扫寻着别人的脸。他养的那条狗拖着长毛大尾巴,一天到晚地跟在他身后。
符拉索夫喝醉了之后就回家,他坐下来吃晚饭,然后就用自己的饭碗喂狗,但从来也不抚弄它。
晚饭后,一旦老婆收拾碗碟不及时,他就会把盘盏摔在地上,再把酒瓶摆在自己面前,背靠着墙,张大嘴巴,闭上眼睛,用那令人忧心忡忡的声音哼唱。
他是得疝气病死的。在临死的前几天,他全身发黑,双眼紧闭,咬住牙齿,在床上乱滚,时而对老婆说:“给我点耗子药,毒死我算了……”
医生告诉他要用针剂治疗,而且说病人必须接受手术,当日就得把他送进医院。
“滚!我自己会死……混蛋!”米哈依尔声音沙哑地骂着。
第二天早上,他的老婆、儿子、狗,以及被工厂开除了的做贼的老酒鬼达尼拉·维索夫希诃夫,和几个工人区的乞丐,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老婆低声地哭了不大一会儿,巴威尔连一滴眼泪也没有。
下葬之后,人们就都走开了。但是,那条狗却还留在那儿,它坐在新坟之上,默默地嗅了许久。又过了几天,那条狗也死了,是让人打死的。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人境网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115 2025-05-03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68 2025-05-02 -
-
《黑&白》英文版问世
넶161 2025-04-22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71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329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522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77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70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22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310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80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31 2024-05-29
-
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平
넶0 2025-05-04 -
-
【学者专栏】刘继明|永远站在被压迫者一边
넶92 2025-05-03 -
高尔基:《母亲》第一章〖符拉索夫病死〗
넶36 2025-05-03 -
队屋
넶66 2025-05-03 -
刘继明:境外屐痕(组诗)
넶136 2025-05-03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03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2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29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208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12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13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499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894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32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798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745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16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02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65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3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25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25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8 2024-07-24
-
劳动节专辑②|在资本的统治下,劳动光荣吗?
넶116 2025-05-01 -
劳动节专辑①|今天是我们的节日(节选)
넶100 2025-05-01 -
劳动节专辑③|有感于“五一国际劳动节”
넶76 2025-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