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榜样——炬火般的蔡和森

 

文/马门溪龙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是很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感兴趣的人乐此不疲研究的话题,而提起其这段往事则必然要提起另外一位已经为当代多数青年所忘记的青年——蔡和森。

国家的苦难,使其沉重;成长的曲折,使其坚毅;母亲的感染,使其顽强。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浪潮已经逐渐激荡开来,当他到达湖南一师遇见毛泽东等一众关心社会的青年,并在受到杨昌济等进步老师的影响下,人生的理想就逐渐明确了下来。

毕业后个人前途迷茫困顿,却能由此跳出个人视角而看到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的春雷滚滚,则带来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西风东渐,一家两代人赴法勤工俭学,立志去欧洲找寻中国的出路。

由此,当年中国最先进的青年人分为了两个团体,在两条并行的路上共同探索:一边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留在国内办报传播思想、南北筹备建党,一边是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张太雷、李立三、陈毅、向警予、李维汉等,在欧洲热切地学习、观察、探索、实践。

较早到达欧洲的蔡和森,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干了如下事情:1、以迫切的心情半年内掌握法语,“猛看猛译”进行社会观察和各种学说的研究和储备;2、作为核心骨干之一发起了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斗争;3、带领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完成了学会宗旨的改造,“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一次成为来自中国的进步团体的明确宗旨;4、以信件的形式与国内青年交换思想,第一次系统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及对应的纲领、建党学说,等等。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毛泽东在1918年从湖南一师毕业时还只是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进步青年,而1921年就已经作为具有明确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湖南代表参与了建党。也就是说其是在1918-1921年之间完成的思想转变,这其中除了两次赴京被李大钊等所影响、在上海与陈独秀的交谈外,还有远在法国的蔡和森来信不断施加的影响。毛蔡二人,一直是亦师亦友、互相带动促进的关系。

从后来的历史看,建党初期党内成员尤其是第一批领导干部还主要是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主,而其一大主要来源,除了陈李、毛泽东这样的“本土派”和瞿秋白这样的“留苏派”,就是以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为主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队伍里发展影响出来的“留欧派”共产青年。

1921年底,因为反对中法借款斗争而被强行送回国的蔡和森刚一到达上海,旋即马上入党,并在早期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先是《先驱》报,再是《向导》周报。那个年代连报纸的名字都处处透露着火热的革命热情。再后来,又长期从事工运、党组织建设、武装斗争等,直至1931年被叛徒顾顺章在香港指认被抓——蔡和森之死,是在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东北已经全部沦丧的背景下,由于其坚贞不屈,被愤怒的军阀用铁钉将四肢钉在墙上,用刺刀一刀一刀割肉、最终刺进胸膛而死的。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对他的介绍:

“他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机会主义史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的人,是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第一人。在大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他屡献上策,未被采纳;他坚决主张把毛泽东选进中央政治局,自己却落选……他反‘左’倾盲动,自己被打成‘左’倾盲动;他反右倾,自己被打成右倾;他强调民主集中制,自己被打成‘搞极端民主化’。他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却不分辩,且反对旁人代鸣不平……翻开中共党史,他的一家,同时出了四个中央委员。他的爱人,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唯一的女发起人。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他的同乡同学、至交好友,一个个皆成为开天辟地的英雄,或独树一帜的风云人物……”

蔡和森被抓牺牲之前,曾经受到当时党内第二次王明路线的打击。他原本的请求,是希望派他去中央苏区瑞金与毛等人一起从事武装斗争,但是被驳回了,改成派他去环境险恶、斗争激烈的香港去指导工作,他的态度也是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服从安排。

从他被抓当天从家里出发前说的“下午一点前我一点回来,如果到时没有回来,那就是出事了”的话来揣测,他对于可能的被抓是有及时、足够的心理准备的,但是即便这样,他还是出席了后来导致出事的会议。

我在想,如果他后来是顺利如愿到了瑞金,如果他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建国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一直活到了文革甚至是76年之后,那后来的历史会怎样书写呢?

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在我所读过的诸多中国近现代、当代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身边的众多青年当中,很少见到有一个像蔡和森这样另类而卓越的人——他面对苦难时果断坚毅,面对道路迷茫时上下求索,面对真理时透彻有力,面对理想事业时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忘我奋斗,面对肉体摧残和死亡时坦然坚贞。

他的形象,不只是一个普通烈士那样的“勇敢地死”,更重要的是“思索地生”。

在蔡和森的年代,年轻的党内群星闪耀,正是有那成百上千万人的工作、奋斗、牺牲、献身,才有中国和数亿人民命运的彻底改观。

而这前人走过的道路不会因其困难曲折而荒芜废弃,只会不断启发在被压迫命运里苦苦思索未来、探索出路的后来者。炬火般的青年蔡和森,召唤更多的青年走上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理想主义的人生道路。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历史边疆与人间问题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1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