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启示|人境院写研班学员期中作业选登(15)

 

                                                                                                  文/立帝货

 

    《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以下简称:回家)是一篇极具先锋性艺术的小说,它以意识流的叙事艺术为读者讲述了一个貌似荒诞、离奇的故事。小说作者对于意识流艺术手法的运用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作者的恢宏巨著《黑与白》中,女主角顾筝所衷爱的小说《到灯塔去》正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而用荒诞、离奇的故事为读者带来异样的审美维度和深邃的思想启示,自然让人联想起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卡夫卡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之大,后人对他的评价之高,或许是美国诗人奥登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沙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卡夫卡则把自已的小说作品视为“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毫无疑问小说《回家》的形式与内容非常符合这一特质。

        小说随着人物“我”的意识流动来逐步展开、推进故事,人物我的各种不幸遭遇和悲惨的境况也逐渐的呈现出来,但这些并不是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内容,作者真实的意图只有通过表现主义的审美维度才可领悟出来,而表现主义的审美特征与现实主义审美趣味迥然不同,它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人物的真实性等现实主义所推崇的创作原则,它注重的是如何、是否表现出了社会事物的本质和怎样给人带来思想上的启示。以下本文就试图站在表现主义的审美维度上来赏析《回家》的艺术特征和它给读者带来的深刻启示。

       小说开篇就描述了人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而我是怎么来到医院的,我自己全然不知。经其他病人告知我才明白我是被警察送进医院的,而警察是怎么知道我受伤的?这样的通常在一般小说中都会交待清楚的细节,在这里都被省略掉了,也就说《回家》的作者认为这个细节无关紧要。人物我渐渐回想起:我因为太累了歇息了一会儿,被老板发现,老板就二话不说凶狠的将我的双随打断。也许有读者此刻想和作者商榷一下:是不是老板叫我赶紧去干活,而我实在太累了想要再多歇一会儿,老板一生气再打断我双腿,这样描写是不是更真实合情理一些?那笔者认为你的商榷是多余的,因为作者的意图只是要表明人物我与老板的关系就是欺压与被欺压的关系,老板在这里不过是一个欺压弱者的符号而已。在人物我与警察的关系中,《回家》同样采用了这种极具表现主义艺术特征的表现手法:人物我想要得到巡警的帮助,但好几辆110巡警车在他面前开过都没停,等到终于停下来一辆,警察也只是摇下车窗看了看,然后又关上车窗开走了。人物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不是人吗?其实作者根本就没拿警察当个人物来描写,作者只是把他抽象成一个镇压人的工具,而人物我与这个工具是什么关系,想一想警察是怎么对付“恶意讨薪”的农民工就知道了。

       总之,阅读《回家》我们必须暂时丢弃欣赏现实主义小说时的审美习惯,因为作者根本无意追求故事的合理性、人物的真实性,他所描述的是“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这样一种创作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维度的同时也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思想启示。

       在回家的路程中人物我经历了各种磨难------一次昏厥过去被野狗咬醒,还有一次昏厥是让倾盆大雨浇酲,这说明他完全处在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人物我一路上靠乞讨食物为生,那种摇尾乞怜的卑贱之态也伴随他一路,有时为了讨食成功还要被人当猴耍,而被嬲耍之后获得的食物,他吃起来感到格外香甜。这样一种逆来顺受人生态度,可以说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

       人物我之所以忍受各种屈辱也要前行是因为想家,在他心目中家有亲人、亲情是温暖而美好的。但家再美好也必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也正是人物我离开温馨的家出去打工的原因,所以就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即使回到家,除了给家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外,家的亲情、温暖恐怕你也很难感受到,因为你回来了,妻子却要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再加上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养老问题,一连串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可能变成负产阶级),家的美好其实己经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不论人物我怎么意志坚定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但实际上他不过是在做兜圈子的运动,也就是他永远摆脱不了在贫困线上的挣扎,这正是小说结尾让他又重新回到汞城,回到起点的寓意所在。这种寓言式创作正是表现主义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艺术在《回家》这篇小说中同样得到纯熟、精彩的运用。

       在烈日炎炎、焦金砾石的夏天,人物我在路面温度很高的情形下行走,他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火焰山”,他想孙悟空这时要用从铁扇公主哪里借来的芭蕉扇,帮我扇几下多好啊。他想多了,因为这不是孙悟空能不能来的问题,而是孙悟空既便来了也大概率不会帮他,因为孙悟空是很看不起懦夫的,《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车迟国国君把几百名和尚赐予道士当奴仆做苦役。孙悟空对他们说:趁道士们不在你们都跑了吧。和尚们说跑不了,因为大街小巷都贴着告示:任何人抓着一个和尚,赏白银50两。孙悟空叹口气说那你们就死了算了。和尚们说死不了,跳河自动浮起,上吊绳子自断,是六丁六甲等神暗中保护我们。孙悟空说这些个神忒没道理,只该叫你们早死早升天吗……我们看孙悟空对懦夫、奴仆并不是一味的同情,在他看来当一个人毫无自由、毫无尊严的活着与牛、马无异,己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所以当孙悟空真的看见人物我那副样子,没准就对他说一声:你死了算了。作者通过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和一个猥琐懦夫的强烈对比,达到了一种意味深长的黑色幽默效果。

       其实在人物我刚一踏上回家之路,作者己然就用黑色幽默的艺术技巧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面对千里之外、遥遥无期的回家路程,人物我不停的给自己加油鼓劲。他想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心说和红军战士受的苦相比我这不算啥。其实人物我更应该去相比的是:红军受苦为的是什么?而我受苦又为的是什么?众所周知红军战士当年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甚至牺牲,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崇高的目标:推翻黑暗的旧世界、解救受苦受难的全国人民。也可以说就是解救象人物我这样的人。而人物我却连自己都不敢解救,面对老板的毒打欺压只会忍气吞声毫无胆量抗争。

       人物我还唱军歌给自己打气:向前、向前、向前!……军歌唱的精神正是毛主席在论述解放军精神时所说的精神:这个军队具有 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解放军的向前是要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而人物我在唱向前时,他的潜台词却是:逃跑、逃跑。他的向前纯粹是逃避现实,面对邪恶势力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逃兵。不论人物我用红军精神给自己鼓劲也好,还是唱军歌给自己打气也好,实际上它形成了一个悖论:他在用红军的抗争精神鼓励自己懦夫的行为;他唱军歌向前、向前!而他的向前却与人民解放军向前消灭敌人的方向背道而驰,他是躲避欺压自己的敌人当逃兵,也就是说人物我越是用红军、军歌鼓舞自己,他与红军精神、军歌精神的距离反而越远。

     《回家》通过意识流手法叙事;采用表现主义形式呈现寓意的内容;又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创造了强烈的反讽艺术。作者炉火纯青的运用多种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为读者带来了独有的审美享受,更重要是它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精神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更可怕,因为它是无产者在社会中被压榨被毒打的根源。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正是小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回家》超越了中国文坛以解构、虚无为能事,毫无建构可言的其他先锋作家,不仅如此《回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就是置身世界短篇小说之林它也是当之无愧的杰作!

 

编辑:红星闪闪

来源:人境院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