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则用光讲述的青春故事(下)

 

在我的感知、分析和确认当中,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甚至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青春片,第一部青春电影,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西方的青春理念成功的落实到了影片中,把青春的理念或青春的想象演化成了一种真切的、独特的才气横溢的电影影像,及其用光所讲述的一则青春故事。姜文创造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影像,一种光,用摄影机镜头捕捉到了一种光的效果,一种光所形成的独特的影像和影调。按照通常的想象,强烈明澈的光下一定是深重的阴影,而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简单的使用这样的光影对照,这是影片最显才气、才情的地方。导演并没有简单的去使用阳光灿烂与阴影浓重的基本对比,相反灿烂的阳光、明澈的画面负载着姜文目光中童年的北京,童年记忆的北京。

影片中明澈的阳光构成了一种外在环境,主人公内心不论多么巨大的创痛,或者如此盈溢的悲欢都无从去触动,无从触碰的外在环境。文革记忆的童年显影是这部影片一个重要的特征,但经由这个路径重新叩访自己童年、少年时代,重新去打开童年少年记忆中所封闭的那些极端特殊的时刻,在这部影片中是被用来从新去触碰青春,重新返回青春的时刻,重新触碰青春的在他人看来非常微弱,而在亲历者看来无限巨大的秘密和痛苦的诉求,才是影片最突出的特征。

这部影片除了所取得的电影文化成就之外,也成功的创造了一位国际A级电影节的影帝。这则青春故事,这则初恋故事的男女主角马小军和米兰的扮演者夏雨和宁静,也成为了此后一段时间之内中国影坛最具实力的青年演员极其引人注目的银幕形象。我很难把这部影片形容成一个初恋故事,因为整个影片中关于爱情,但似乎在整个影片中又没有爱情,因为所有的爱情发生在主人公马小军的内心深处。这种说法本身也不准确,因为处于这样一个青春懵懂,身体的喧嚣和同时是内心的、社会的、生理的、生命的那种无力感和混沌感之中的马小军,他也未必能够清晰的确认自己对米兰怀抱的情感,似乎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某一种欲望的冲动、叫嚣。

我说这部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青春片还在于它如此准确的,又如此微妙的捕捉到了一种青春期的骚乱、青春期的特征、青春期的混沌和青春期那种强烈的冲动的程度。影片中姜文的才情表现在他非常准确地、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一系列的电影形象、表演动作或道具,成功的完成了一种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再现和象征,所有的这种象征准确程度,在于正像青春期的骚乱、冲动、欲望一样,它本身并不直接携带着肉欲的,绝对不会是肮脏的色彩,因为这份冲动、骚乱甚至是携带者、它的生产者本身就不甚清晰,不甚明了。影片中非常著名的段落,马小军潜入米兰的家。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是米兰的家,他就像一个青春期的顽童,一个“不良少年”一样开始在这个房间中戏耍,偷吃别人家的饺子,在别人床上休息。

他发现了一个会让男孩子感到吸引和迷恋的单筒望远镜,然后他开始戏耍这个望远镜。有趣的是望远镜捕捉到的第一个形象是冯小刚所扮演的喜剧式的中学老师,而后他在玩耍望远镜的过程中,发现了那幅米兰的照片,那幅置于蚊帐之后的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女形象,一个对于马小军来说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碰撞和偶遇的时刻。第一个触动了,并且长久的负载着他那个处于混沌、骚乱和喧嚣之中的生命的渴望。这个段落中,姜文对于阳光的处理,对逆光镜头的光与物的处理,对于拍摄米兰形象的时候所使用的明澈的,但同时又是因为光的强烈而又形成的并不清晰的雾一般的效果,在花非花、雾非雾中所最终显影出来,最终被望远镜所捕捉到的米兰的夏日泳装照片。

这个镜头的光,摄影机对于马小军作为观看主体的一种视点镜头和准视点镜头的使用,手持望远镜的马小军的旋转,旋转中的马小军所捕捉到的,所观看到的视觉形象。当然要提到的就是望远镜自身所形成的隐秘的,同时又是清晰的性象征语言。这个段落由此和影片中其他段落形成了一种生命层次式的,又是一种少年男性性心理式的表现。影片中这群“不良少年”聚集在当时最重要的文化空间,就是所谓的莫斯科剧场,在剧场的空间中被警察拘捕,马小军用卑微的方式获释后,在家中对着镜子完成了一种阿Q式的自我补偿。

这个段落所传递的非常准确的一种再现青春的形态,同时也是非常微妙的,又非常传神的少年人的心理状态,少年人心灵的庞杂的、混沌的,同时又是有趣的图景。这样一种面对近似上演了一出阿Q式的复仇和阿Q式的自我抚慰证明之后,这部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电影互文的运用。马小军开始带上父亲的勋章,带上当时已被废除的军衔制时期的军帽,开始扮演诸多红色革命经典电影中的形象、经典段落,而后则是一个气球游戏。

这个场景道具选择的准确,刚好在于其表达的正是马小军这样的年龄段,他所置身的社会情境和生命段落中的纯洁和无知,刚好不是一种肮脏的,或者说直接的对于生命、对于性、对于成长、对于身体的一种表述。所以那种孩童式的游戏场景与青春期的混乱和懵懂式非常准确的在影片中被捕捉,被再现,因而也就成为了一种真切的青春记忆,青春表象和所谓的青春片的重要特征。在这之后到我们所置身的当下,青春片经常不具有青春的基本素质,它或者是一种成年世界对青春的想象,或者是一种青春已逝之后对于青春的回首。

最后谈到的影片中的另一个特征,这部影片是一部有着高度自觉的电影互文式的元电影,所谓元电影就是电影明确的携带着关于电影的记忆,和以电影所完成的对电影的再现,甚至夸张一点说,所谓元电影是一种关于电影的电影。这部电影中马小军的生命记忆,他个人的自我呈现,他的单人游戏和群体游戏都联系的电影。事实上姜文原本拍了一些戏仿的段落,比如戏仿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如戏仿一些红色经典的影片,大概他最后不满意这些影片作为电影表象的特质,所以戏仿的段落最终都被剪掉了。

也就是说曾经想作为马小军的梦境或者马小军的想象,由马小军和米兰所出演的那些经典电影段落没有在完成片中出现 ,最终消失。尽管如此影片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很多段落,仍然直接的牵起关于电影的记忆,甚至成为一个最强有力的元素,在这部关于青春的故事中再度召唤和携带着那个特定的历史,那个特定的时代。影片中米兰和马小军的关系所内在的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和冬丽亚关系模式及其想象,毫无疑问的说这些电影的互文关系成为影片中最重要的一种历史参数,同时使影片具有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人叙述的特征。

很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同时标识了中国电影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1994年拍摄,1995年投放中国电影市场,刚好是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电影整体落入谷底的最低点之后,再度寻找重生的历史时刻。所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也非常奇特的作为具有原创性的艺术电影,作为一个被国际电影节所肯定、所褒扬的艺术电影,同时也创造了电影票房的辉煌。而这个时刻也是1995年好莱坞电影工业,好莱坞电影市场被整体的赶出中国国门之后,中国电影再度的打开了一扇大门。

所谓的十部大片,开始预备着一个新的中国电影市场,新的中国电影重新放置在全球电影市场之中的历史时刻的到来,在这个时刻,原有的中国电影结构解体,新的电影结构将在资本的力量上重生。《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好在这个时期,在这个特定的转换期标识着一个旧时代的辉煌和一个资本时代的即将到来。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尔雨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0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