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专辑⑧丨从董某莹事件到五一劳动节——资本特权横行与历史周期律的当代演绎
近日董某莹事件表明,当代社会贫富悬殊、特权横行与资强劳弱的格局不断加剧社会不公,使历史周期律再次进行中。本文将从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董某袭莹事件切入,分析这一现象如何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下权力与资本的共谋;继而探讨五一国际劳动节所象征的劳动者抗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然后剖析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克服的三大矛盾如何推动历史周期律的运行;最后探索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路径。
一、董某莹事件:特权横行的当代样本
2025年4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与规培医师董某莹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东大社会经济下行时期特权街集的运作逻辑及其对社会公平的侵蚀。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医疗行业的桃色丑闻和职业道德失范事件,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特权渗透与制度异化才是其核心特征。董某莹从厶立大学巴纳德学院,类似于哥伦比亚大学三级学院的经济学本科到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的"华丽转身",在所谓"4+4"培养模式下暴露出严重问题——这一本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设计,在实践中却沦为特权街集获取稀缺资源的"学术快车道"。据披露,董某莹的博士论文不足万字即通过答辩,且知网相关论文事后被紧急下架,这种反常现象暗示着学术规范在特权面前的溃退。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事件揭示了医疗系统内部规培制度被特权腐蚀的现状。肖飞作为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和教学主任,滥用职权强行将本该轮转脊柱外科的董某莹留在胸外科,这种违规操作直接破坏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平性原则。而董某莹在短短两年内就能参与四级手术(通常需要多年严格训练才能胜任),这种"神速成长"背后隐藏的是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极大漠视。值得注意的是,董某莹的家庭背景同样耐人寻味——其父董某晓辉为某国企高管,母亲米某振莉为高校副院长,而她本人曾在2016年接替董某晓辉(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出任北京一家股权投资公司法人。这种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关系,恰恰印证了特权街集如何通过社会资本互换来实现资源垄断和地位再生产。
董某莹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海啸,关键在于它打碎了公众对机会公平这一基本社会契约的认知。在肖飞妻子的举报信公开后,骨科教学秘书麻某昊宁医生因在群组中公开质疑肖飞的违规行为而获得网友广泛支持,其社交媒体账号三日内涨粉5.3万。同样,网名为"格格巫"的护士揭露肖飞将已麻醉患者晾在手术室40分钟的职业失范行为,也被公众赞为"一股清流"。这些反应表明,尽管特权现象无处不在,但社会大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从未熄灭。正如舆论所指出的:"大家纷纷点赞这些坚守原则、敢于硬刚的人,可见公平才是人心所向"。
董某莹事件绝非孤例,而是资本逻辑渗透到社会各领域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其他行业,只要存在资本导致的资源稀缺性和竞争性,特权街集就会通过权力寻租和制度操纵来确保自身优势。董某莹们不过是利用了这种特色体制裂缝,将公共资源转化为厶人特权的典型案例。
二、五一劳动节:劳动者抗争资本压榨的历史见证
当董某莹事件展示着特权街集的恣意妄为时,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临提供了另一重审视视角——劳动者团结抗争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意义。这个起源于19世纪工人运动的国际性节日,承载着无产街集反抗资本压榨的集体记忆,其诞生过程本身就是一部血泪抗争史。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这场运动虽然遭到当局残酷镇压,但却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里程碑。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纪念这次斗争,正式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号召各国劳动者在这一天举行示威活动。
五一劳动节的起源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中劳资矛盾的尖锐性。在19世纪的资本工厂中,工人每天被迫工作12-16小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却只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工资。正如罗伯特·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揭露的,这种严酷压榨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1817年,欧文明确提出"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娱乐,八小时休息"的口号,成为工人运动的重要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进一步将这一诉求国际化,提出"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立法确认。然而,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它不会主动让步——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爆发后,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法律,但这项法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这一历史细节何其相似于当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困境,法律条文与现实执行之间总有一道特权街集可以自由穿梭的灰色地带。
东大引入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同样值得深思。1920年,东大工人第一次走上街头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东大的关键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当年12月正式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这一历史脉络表明,五一劳动节在东大从来不仅是简单的法定假日,更是劳动者政治地位的象征。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却面临新的挑战。资本全球化流动形成的"资强劳弱"格局,使得劳动者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董某莹事件中暴露的医疗行业特权问题,正是这种不平等权力关系的缩影——当规培制度可以被特权轻易扭曲时,普通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权利如何保障?当学术标准为特殊关系网让路时,靠真才实学奋斗的学子又该如何自处?
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核在于团结抗争与公平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面对董某莹事件,公众舆论对麻某昊宁医生和"格格巫"护士的支持,实际上延续了五一精神的传统——对不公现象的集体抵制和批判。然而,与19世纪不同的是,当代劳动者面临的不仅仅是显性的工作时间压榨,而且更为隐蔽的机会不平等、规则破坏和特权垄断。当肖飞可以随意将已麻醉患者晾在手术台40分钟,当董某莹能够通过非正常程序规避转科安排,这些行为本质上与19世纪资本家无视工人权益的做法一脉相承,都是强势方对弱势方的制度性压制。
五一劳动节在不同国家的命运也反映了全球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在欧美东大等国家,五一节逐渐演变为一般性假日,其原有的抗争色彩被消费主义冲淡;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仍在为基本权益进行艰苦斗争。这种分化提醒,劳动者团结的国际传统在资本全球化时代更需加强,否则各国劳动者将继续被资本分而治之,重陷"贫穷的全球化"困境。
三、市场经济矛盾与历史周期律的内在机制
董某莹事件和五一劳动节所反映的劳资矛盾,本质上根植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推动着历史周期律的持续运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厶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无产街集与资产街集之间的街集矛盾。这三大矛盾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不断产生贫富分化、特权横行、社会不公和周期性危机,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与重建——这就是历史周期律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态。
当代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仍保持着列宁所指出的"控制一切'制高点'"的特征。在所谓"混合经济"体制下,国/官有经济或厶人垄断资本控制着关键行业和资源,形成对市场的支配性力量。这种格局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分配的高度不平等——董某莹能够利用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网络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和高价值职业机会,正是这种不平等在个体层面的体现。而普通劳动者则如马克思所描述的,沦为"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他们的劳动能力被异化为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结构性弱势。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矛盾——生产与消费的失衡,在当代社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的并存。资本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不断扩张生产规模;同时,为压低成本,又会尽量压缩劳动者工资。这种双重运动导致社会购买力相对萎缩,最终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金融化和全球化来缓解这一矛盾:前者通过信贷扩张创造虚假需求,后者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证明,这些手段只能推迟而无法消除危机。在微观层面,这种矛盾体现为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与消费受限并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方面的自由发展是以工人必须把他们的全部时间,从而他们发展的空间完全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董某莹事件中,普通医学生需要经过漫长严格的培训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而特权者却可通过捷径快速获取执业位置,这种不公本质上也是资本扭曲人才的表现。
街集矛盾的激化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第三个矛盾。随着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剧,这种景象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资产街集通过生产资料的厶有制掌握了社会经济命脉,而无产街集则成为了生产资料的使用者,陷入了对资本的依赖"。董某莹家庭所代表的特权街集与普通医学生之间的差距,正是这种街集分化的缩影。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分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渗透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分配中,形成街集固化的恶性循环。当优质教育和职业机会被特权垄断时,底层向上流动的通道将日益狭窄,社会对立不断累积。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仅存在于国内社会,还扩展到国际层面,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格局。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垄断、金融控制和军事霸权,维持对发展中国家的压榨关系。"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取了巨大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贫穷的全球化'困境,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矛盾加剧"。这种国际不平等反过来又强化了各国国内的不平等,因为本国精英往往与国际资本结盟,共同压制劳工权益。在全球医疗领域,同样看到发达国家垄断高端医疗技术和人才,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人才流失和服务不足的双重困境。董某莹能够轻松获得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全球不平等的地方表现。
历史周期律正是在这些矛盾的交织作用下持续运行。当社会不平等达到临界点,当特权街集的掠夺突破社会容忍底线,系统性危机就会爆发。董某莹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正因为公众意识到,这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制度性危机的信号。当社会流动通道被特权堵塞,当努力奋斗无法战胜关系网络,民众对系统的信任就会崩塌,历史周期律的齿轮便开始加速转动。
四、打破周期律:民主监督与制度创新的路径
面对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矛盾所驱动的历史周期律,人类并非无能为力。从五一劳动节的抗争传统到当代社会对董某莹事件的集体讨伐,能够辨识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潜在路径——民主监督和制度创新的结合。毛主席当年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中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洞见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尤其是在特权横行、资本力量膨胀的背景下,消灭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厶有制,建立真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构建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人民民主的核心在于政权属性的根本定位。"政权只为赋权人服务,谁赋权,就为谁服务,这是政权属性基本逻辑"。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选举产生的政权服务对象基本上就是大资本集团,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群体权益保障机制的产生,并非是资本家们发善心,而是靠劳动者自己一次次的罢工斗争获得的"。相比之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政权产生源于人民选举,政权必须要为人民服务,掌权者必须要接受人民监督"。这一根本区别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特权现象的制约可能性。
民主监督的实现需要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公民参与。毛主席的民主观提供了重要启示——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自组织监督系统:"毛主席倡导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其中必然包含着民对官的监督,群众对领导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劳动者权益的切实保障是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另一关键。"劳动权益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关乎劳动者个人生活质量的厶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是一个事关社会正义的制度性问题"。五一劳动节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历史证明,劳动者权益的改善不能寄希望于统治精英的恩赐,而必须依靠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包括但不限于:公平的就业机会、合理的薪酬体系、有效的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对特权行为的零容忍。
五、结语
从五一劳动节到董某莹事件,从19世纪工人运动到21世纪特权批判,历史的主线始终围绕着社会公正与人类解放这一永恒命题。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历史周期律的持续运行,但人类的制度创新和民主实践也一直在寻找突破这一循环的可能。毛主席的群众观和民主观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当代条件下,这意味着只有清除资本厶有制,建立真实公有制,将人民监督落实到各个领域,防止医疗、教育等关键系统继续被特权俘获;意味着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不再令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少数人无偿占有;意味着构建基于公平竞赛而非关系网络的上升通道,让每个人都能凭德才获得发展机会。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平民角”公众号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59 2025-05-02 -
-
《黑&白》英文版问世
넶154 2025-04-22 -
预告|人境讲坛(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넶118 2025-04-19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66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322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518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76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68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19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305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72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30 2024-05-29
-
劳动节专辑⒀|当劳动节的红旗沦为特权阶层的遮羞布:从“肖董事件”看阶级固化之殇
넶98 2025-05-02 -
-
劳动节专辑⑿丨城市边缘的挣扎:厦门零工市场里的女工们
文字 | 李盼\x26amp;nbsp; 田华阳图片/排版 | 李盼责任编辑 | 唐靖博 徐碧鸿全文字数:6978预计阅读
넶46 2025-05-02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59 2025-05-02 -
-
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先驱林祥谦——纪念郑州二七工人大罢工一百零二年
넶48 2025-05-02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03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2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27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204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11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10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496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890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25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794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744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16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01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62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3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25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25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8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