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红潮起落(六)

 

文/南暖喂鸽人

 

1966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把宣传教员思想和CR作为驻外使领馆的主要任务。为了贯彻这一精神,中宣部随即批准向海外出口教员语录。根据新华社统计,从1966年10月到1967年11月,共有25种外文版毛著计460万册发行到世界148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说这一宣传攻势“将使毛泽东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从而唤起世界广大劳动群众,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旧世界发动声势凌厉的总攻击,争取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彻底胜利”。我党当时以支持武装斗争的方式输出革命的对象国遍及亚非拉,尤以东南亚为最。

1978年10月,CR已经结束两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到访新加坡。亲眼见识了新加坡发展成就的邓小平,承认对方实行的方针是对的,也坚定了其告别GM,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也正是在这次访问中,李光耀当面要求邓停止输出GM:

“停止马共和印尼共在华南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

邓表示接受。同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正式告别GM。1980年正式告知东南亚各国共产党,不再支持他们的武装斗争,断绝一切援助。

在此之前,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逐渐退潮,取得独立的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谋求发展,或者说发展、摆脱贫困成为各国的共识。此时恰逢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浪潮,东南亚各国经济先后起步,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东南亚占其五。加之各国的社会改革,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以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凝聚共识、重塑社会。尚未取得政权的东南亚各国共产党不但革命成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甚至社会基础也已经开始动摇。

马来西亚,在1970年推出新经济政策,消除贫困:重塑经济结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0年的125亿令吉增长到1980年的514亿令吉,人均国民收入从1970年的390美元增加至1989年的2130美元。就算是在1975年马共武装革命最高潮时,马来西亚政府也未如当年英国殖民当局那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印尼经济在1968年至1981年间,年平均增长高达7%。

1980年,泰国在陆军司令炳·廷素拉暖出任总理后,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党、议会等民主机制成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削弱了军队在泰国的影响,泰国民主走上正轨。

社会基础的动摇使东南亚各国共产党逐渐脱离主流社会,边缘化。

马共蜗居偏远的马泰边境根据地,缅共偏安于缅甸东北部山区掸邦、克钦邦少数民族地区,泰共甚至因社会基础的动摇而发生大讨论,引发党的分裂、统一战线瓦解,受到重创。边缘化的东南亚各共产党要生存,只能更加依赖国外尤其是我国的援助。当中国选择告别GM时,东南亚各国共产主义运动也没有路可走了。

继印尼共之后,泰共率先倒掉。尽管泰共在中越对抗中选择了中国,放弃了越南、老挝两大“金主”。但我国出于联手泰国对抗越南的需要,已经开始减少对泰共的援助,甚至劝阻泰共在电台发表反zf的言论。1979年7月22日,泰共位于中国云南的电台泰国人民之声在ccp劝说下关闭。同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泰共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贺电后,泰共几乎在中国媒体上消失。

1980年代初,泰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同时,不忘军事围剿泰共,同时两次颁布法令,表示接受招安的泰共干部、泰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可以获得赦免。在泰国政府软硬两手之下,失去外援的泰共发生分裂,大批泰共干部、解放军战士接受政府招安,泰共深受重创,逐渐趋于瓦解。19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泰共销声匿迹,至今在泰国仍被列为非法组织。

1980年12月,邓小平亲自与陈平会面,要求马共关闭设在我国湖南的马来西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1981年6月30日,马来西亚革命之声关闭。第二天,革命之声在马泰边境根据地恢复播音,改名为min主之声。然而大势已去,无力回天。1982年,泰军执行“泰南安宁第11号计划”,马共损失惨重,3个团部、17个营连级营地和生产基地被攻占。残酷的现实使马共认识到武装斗争希望渺茫,1985年,马共电台播出《纪念建党55周年声明》,向马来西亚政府发出准备放弃武装斗争、寻求和谈结束内战的信号。1987年,从马共分裂出来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向泰国投诚,开“回归社会”的先例。1989年12月2日,马共总书记陈平与泰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差瓦力·永猜裕将军、马来西亚内政部长旺西迪在马泰边境小镇合艾签署停火协定,马共游击队放下武器走出从林重返社会,持续58年的马来西亚共产主义运动划上了句号,马共灭亡。

缅共根据地位于贫瘠的缅甸东北部山区,极为依靠我国的支援。当我国援助断绝,缅共走上了“特殊贸易”--贩卖鸦片之路,利益倾轧之下缅共内部出现裂痕。1988年政变上台的苏貌军人政权,改变对少数民族的军事镇压,力推和解。缅共领导下的克钦族、佤族、果敢族民族武装与政府关系急剧变化。1989年3月11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果敢族彭家声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4月11日,缅共北佤县县长兼12旅旅长赵尼莱、中部军区副司令员鲍有祥包围缅共中央所在地邦桑,将总书记德钦巴登顶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礼送出境”。8天后,缅共815军区司令林明贤宣布脱离缅共。9月,克钦族101军区司令丁英宣布脱离缅共。四大军区脱离缅共后很快与政府和解,缅共在缅甸失去了容身之地,德钦巴登顶等缅共领导人流亡中国,缅共灭亡。

柬埔寨共产党在我党支持下,一度在1975年至1979年之间统一柬埔寨,建立民主柬埔寨。但也正因此,在中越关系恶化后,越南人民军直接入侵柬埔寨推翻了柬共政权。失去政权的柬共退居西南、西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仍然拥有一支过万人的武装力量控制着全国20%的土地。1981年,柬共执zheng时期的罪行曝光,不得不宣布解散,改组为min主柬埔寨党,宣称放弃gczy信奉民主社会主义。1982年,民柬与国内各派达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联合抗越,中国出于地缘政治需要仍然予以支持。

然而,当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签订,民柬获得世界承认,各方承诺不再追究它以前的罪行,柬埔寨和平进程在联合国监督下开启时,作为协定签约方的柬共错估形势,出人意料地退出和平进程,抵制大选,其他19个政党都参加了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这让柬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当柬共感到孤立,在大选中支持拉那烈的奉辛比克党以期获得回报时,已经晚了。获胜的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新政府,在“维护宪法”和“领土完整”旗号下,宣布民柬埔为非fa政dang,全面进攻它。

将重建日定在教员生日的菲律宾共产党,自重建起就将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路线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毛派政党。当我国选择告别GM时菲共仍未放弃武装斗争。自1986年菲共与政府第一次和谈以来,双方打打谈谈,和平进程遥遥无期。一方面政府难以剿灭菲共,一方面菲共革命难有作为,双方处于僵局。

至此,曾经风起云涌的东南亚各国共产党,只剩下取得政权的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和独自战斗的菲律宾共产党。

 

编辑:悠悠我心

来源:北山一碗汤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8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