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文字工作者的彷徨与感悟
【编者按】1980年5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之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现在,我们离“潘晓来信”的讨论已经过去了40多年。今天的青年人,不也面对和潘晓一样的困惑吗?在潘晓来信所催生的个人主义浪潮中,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呢?今天,也许我们需要一场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大讨论,需要一个新的“潘晓来信”。本公众号欢迎各位青年人向我们投稿,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一起讨论当代青年人的困境与出路。

一位青年文字工作者的彷徨与感悟
我今年27岁,山村长大,失业,重点本科毕业,我常回想,为什么我会从自信满满一步步变得失望迷茫,从怀疑社会到怀疑自己?我正陷入一种巨大的彷徨。
我的本科专业是工科,毕业后信心满满的进入了一家与专业相关的大型私企工作,这是我在大学时就已经确定的就业规划的一步,那时我很自信,有着刚毕业大学生的意气风发,脑海中计划着干一番大事业。
就业是辛苦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除了辛苦,其他事情变得难以理解起来,企业文化有着浓郁的“一言堂”氛围,各处都张贴着董事长的画像,人手一本董事长语录,每天的早会是分享学习语录的体会,企业中无论大小领导,都对董事长充满着崇拜,以至于变成一味的奉承谄媚,拒绝一切非议。
这些对我来说显得很奇怪,但还不至于太影响我的日常工作,让我开始想更换工作的事情是企业疯狂的加班文化。这种文化直接来源于董事长个人的影响,他白天在办公室睡觉,晚上通宵工作,时长往往接近十二小时,在他的“示范”下,一级级领导都自觉加班,并要求员工“义务”加班,在企业的年会上,董事长直接质疑双休制度,不满单休,并真心希望员工可以不休息,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而企业的工会主席,我至今记得他的模样,大腹便便,戴着老花眼镜,颤颤微微的拿出手机,开始读稿,接近半小时的时间里,都是他对董事长的奉承,不见一丝对加班文化的质疑。我听老同事说,他与董事长关系匪浅,似乎是血缘关系,并且握有公司股份。
具体到我的工作,在以底薪工作了近一年后,会外派进入正式岗位,此岗位要求全年 24 小时保持在线,一有情况无论放假与否都必须三小时到岗,并且,工作中存在严重的老员工欺负新员工现象,加班盛行、送礼盛行。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选择了离职。
因为我对文字的热爱,我跨行到了文字工作的岗位,作为剧本杀创作者带着我的作品入职了一家集发行与销售一体的公司。剧本杀是一种通过桌面剧本内容进行交友互动的文娱游戏,文字创作比企业的工作要更加自由,更少约束,我很喜欢。第一个月我便工作了 29 天,但这并没有让我觉得加班的辛苦,反而感到轻松和快乐,因为这是我感兴趣并喜欢的工作。
按照之前与老板的约定,我的主要工作是创作剧本杀作品,但事与愿违,在职场上并没有与老板议价的能力,我在该公司同时任职多个岗位,在该公司决心将精力聚焦在店面销售而不是发行作品时,我无奈只能离开。而公司老板却试图趁机强占我的作品,将我在入职前创作的作品说成是在该公司就职时所创作,一番争论后我只能放弃作品发行并将该作品雪藏,以免被繁重的诉讼缠身。
最近的一份工作是短视频编剧,本想从事长视频编剧的工作,但长视频有其就业门槛,不是科班出身的简历很难通过。在短视频编剧工作的短短数月,是令我最感到迷惑的时期。
在短剧行业,充满着粗制滥造、劣质夸张的故事,千篇一律的疯狂的拜金拜权的作品。这些作品并不需要真正的创作,而是疯狂追逐各种热点。一个作品成功之后,将衍生出一大批同质的作品,并且创造出一批同样套路但“成功的”导演编剧,这一批披着成功光环的人,又将带领新一批的导演编剧加入,一起泥沙俱下。
“爆款短剧”: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而在日常工作中,创作被严格限制,短视频不需要自由创作,而是需要如流水线一般追热点来编造的公式文章,在我入职的公司,加班是理所当然的,所有编剧都在导演的压力下僵化创作,每日搜索热点加以编辑,以套路形成故事。这种僵化的环境即使在我离职后依然困扰我许久,它在人脑海植入思维惯性,将抄袭,套路变成习以为常,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高高捧起,操弄着读者,同时也操弄着编剧,以及整个行业,乃至于社会。
或许你会说可以尝试向报刊投稿,我曾经确实有过尝试,但突然发现报刊的运作也包含着许多资本的游戏,便兴趣索然了。
一次次的挫败使我陷入迷茫,我曾独自骑行滇藏线,想借此在自然独处中寻求答案,但失败了,自然中片刻的宁静与禅思不能解答我对社会的迷茫,于是我开始转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员思想,于是我对社会的迷茫少了很多,但于个人,我的彷徨更甚。
我喜欢文字工作,想创作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好的故事,并希望能以此养家糊口,但总事与愿违,在我能触及的文化行业,充斥着市场经济下的规则,为了利润,需要绞尽脑汁的拆解“爆款”,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复刻,宛如新世纪的“八股文”。
这是一条堵塞创意的道路,并且它或明或暗的有着唯一方向——“资本主义叙事”。文字作品的商业价值高于一切,它需要鼓动人们相信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需要将读者洗脑成“消费者”。它需要不断地挑起矛盾,分化社会,以此吸收目标读者,就像资产阶级荒诞的竞选游戏一样,不需要事实,不需要道理,只需要金钱。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打开招聘软件,其中的需求清晰地写着;打开媒体,同类型的作品清晰的表现着这一切。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哪里呢?有人说人民喜欢文化的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现实题材的作品便是社会主义文化,但真是如此吗?我看到鼓吹资本主义文化的作品充斥着媒体,点赞评论极高,这称得上“人民喜欢的”吗?现实题材里,则是金钱权力的舞台,这些作品里的主角之间明争暗斗、争当人上人,或者歌颂苦难、挑动社会情绪,一切的背后都是资本在推动。一边讲问题,一边开资本主义的药方成了常态。
阶级叙事似乎成了禁忌。在资本所控制的文艺行业中,我找不到通往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
我曾向家人寻求帮助,家人说:你就是大学毕业吃不得苦,受不得打击,受不得工资低。但我经历过辛苦的工作,通宵上班,连日加班,老板打压,克扣工资等等,我几乎都是同一批入职的同事中最迟离职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面对我当时的处境,也会选择辞职。我并不是家人说的原因而不工作,但解释并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已经知晓了之前我在职场的遭遇是资本家的压迫剥削,对于离职并没有多少遗憾后悔,但前路呢?市场经济并不欢迎社会主义文学,而是要根据资本主义叙事写作小说剧本,刻画一个个为了争当人上人而拜倒在资本脚下的“英雄”爽文,这样的作品并不是我想要的,这就像在讴歌晚清社会的“武训”,歌颂鲁镇里的鲁四老爷,只是沦为压迫者的帮凶。
我认为,社会主义文艺应当从人民中来,经过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后回到人民中去,但现在中间这一步已然被资本主义的追随者们窃据了,在各个文化传媒公司,在各个平台,对资本主义思想的追捧是不加掩饰的。也因此,一个想学习社会主义叙事写作的人,很难在如今的社会找到成长的土壤。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写作符合社会主义观念的作品,而是我感到整个行业的规则,以及评判标准都已经被资本主义叙事所占领。读者青睐于阅读在市场经济丛林法则下个人英雄的故事,我们这代人的世界是远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人民公社成为封尘的过去,鞍钢宪法的工厂不见踪迹,从小到大,身边的故事都是个人拼搏、个人奋斗,那些真实的,现实的,有矛盾冲突的社会主义集体下的生活只存在于书本、老电影或者一些访谈中,但那是过去,缺乏现实社会的真实感。而没有亲身经历的作品往往浮于表面,只是理想者的空想。
我感到彷徨,出版商、媒体不再对阶级叙事感兴趣,创作的自由被限制在讴歌资本主义的弱肉强食,写作者该如何坚持信仰,逆流而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最后,以一首南宋诗句结束吧。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编辑:云开
来源:“小镇读书会”公众号
-
《黑&白》英文版问世
넶137 2025-04-22 -
预告|人境讲坛(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넶101 2025-04-19 -
预告|人境讲坛(18):“《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是什么货色?”
넶158 2025-03-26 -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10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266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475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45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48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599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277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31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22 2024-05-29
-
-
【列宁诞辰155周年】战斗仍将继续
넶38 2025-04-25 -
罢工竟有利于维护西方资本的统治
넶73 2025-04-25 -
-
被“精神病”:一个伤残矿工事件背后的制度之问
当这位矿工在精神病院的束缚带上挣扎时,他抗争的不仅是1900多元的生存权,更是所有劳动者对“人不是商品”这一基本价值的捍卫。
넶25 2025-04-25 -
尊严不容践踏,底线必须捍卫——强烈谴责佛山某公司侮辱求职者事件
本文将全面剖析事件本质,严厉谴责涉事企业与责任人的恶劣行径,批评相关部门敷衍塞责的消极态度,并深入分析此类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深远危害,最后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与行动倡议。
넶62 2025-04-25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93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67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18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187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03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06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482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825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01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762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694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11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97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56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2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17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356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5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