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工人阶级宣传画

文/小镇帮工

许多人对革命政治宣传画一笔抹杀,认为那仅仅是当时的政治宣传品。如果往后推100年,放到历史长河来看,又多少艺术和政治无关呢?由于这个时期和现在距离较近,所以没法正视。奇怪的是,在中国美术史上,这一类画作也基本被抹杀了。

 

让我们再复习一遍:咱们工人有力量!

 

说到工人绘画,最多的就是工人阶级宣传画。这种上两代人熟悉的画面今天显然是少见了。一首歌唱到:“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劳动者和工人还在,但那个时代鼓舞人心的精神动力在今天显然是没有了。

当时的工人阶级真是领导阶层,竟然也领导学校,那是的工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怎么搞教育呢?马克思老人家说过,工人阶级是那些靠出卖劳动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看来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应该是一个机车司机,司机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一直没变。以前的一元人民币上曾经有过女司机。1962年4月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一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这套纸币相信80后伙伴们也见过。

当时的口号,现在政府和国企领导讲话也经常在用: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多高多严到现在也不知道,和在新闻里说的“某某领导在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赶到”一样,没人知道是几点赶到。喊口号在今天有些不合时宜了,但是口号却是很容易被记住的和流传的,政治口号被商业宣传取代,如同经典的广告语一般。

当时全国十分重视重工业,为了建国后迅速发展生产,全民大炼钢铁,钢产量翻一番从500万吨到1000万吨。喊出了“15年赶超英美”的口号,很多人全家老小移民东北、新疆、内蒙,把工人阶级在宣传上摆上了最重要的位置,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大庆精神。

然而大炼钢铁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它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但同时取得了一些小的成就,为我国的钢铁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些基础,其中也涌现了些英雄人物,像大庆铁人王进喜。

各行各业都有宣传画,这应该是高空作业的电工。当时英俊潇洒的帅男表情大都是浓眉大眼、红光满面,方脸白牙,精神饱满,四肢健壮,都是任劳任怨的硬汉,可惜审美中没有让人心疼的小鲜肉,长发瘦弱的面目苍白被视为病态,在剧作中也多数是流氓小跟帮和汉奸等反面角色。

当时的女性审美也是健康积极的典型“女篮五号”形象,可以参考刘晓庆在电影中《小花》的形象: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目光炯炯有神。那种惺忪睡眼,锥子脸,上扬45°,嘴角挤出个笑的审美是不存在的。少女的笑是铜铃般的,纺织女工则是阳光一般的微笑,当时即使流水线女工也有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鼓舞,虽然工作比现在又苦又累,但内心充满希望,像某康一样集体自杀是没有的。

毛主席说这世上最怕“认真”两个字。专注、用心、一丝不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工作状态,图中对技术员的描绘表情到位,应该没有摆拍,是有文化的工人阶层的真实写照。今天能做到认真和一丝不苟有点难了,信息量泛滥,打开电脑被带跑偏,上班看一下朋友圈顺便捣鼓一下自己的微商。这戴帽子的技术员肯定不理解今天的看起来不务正业的“斜杠青年”为何物。

宣传画的功能也用在工人们如何正确的行使打开方式中,有点类似于飞机上的安全提示,由纸质的图文宣传变成了多媒体演示宣传,载体变了,使得信息量更大,获取的信息更多。但同时,也没有静态的宣传画简洁直观。

当时的青年工人志向很远大,要为世界革命人民服务,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许多人的活动范围都很小,做着重复和劳累的工作默默无闻,但大多有着济世理想和宏伟蓝图。今天的青年则是没有了“世界观”,只想“观世界”,走遍了很多地方,反倒活的很自我,自我的觉醒和世界无限链接了,在一个手机屏大小的世界中喜怒哀乐,活在自己的小确幸当中。

毛主席早在1939年5月在《五四运动》中提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就是革命的工、农、兵、学、商,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那个为远大理想而甘愿付出青春和热血的激情澎湃时代远去了,但工人阶级所带领的劳动者创造了美好新世界的丰功伟绩,我们应该一直铭记和缅怀!

 

 

编辑:云开

来源:“小镇帮工”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