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聊聊爱国

 

文/喜欢真心话

 

从学校的教室到1919年的北平街头,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群众们正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撕裂了凌驾于青年思想上的封建与殖民的双重枷锁。106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应只在国家遭受严重困难时才想起爱国,我们爱的国也不能某一历史阶段的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丰富历史文化,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对于“大同”的畅想,我们要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去理解什么是国家。

从清庭与英国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我们中华民族长达百余年的近代屈辱开始了,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入侵我国。到了1919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分赃,因当时日本的强大与西方列强的内耗让属于战胜国的我们连主权都无法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日本继承,北洋军阀政府接受了这个决定,于是5月4日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我们的国家并非天然的、永恒的存在,而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的体现。国家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却也可能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这种矛盾的存在,正是我们思考“爱国”这一概念时需要关注的。

我们应该所去爱的国家,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我们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人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着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爱的国,正是由这些无数先辈用血肉和精神铸就的中国,是我们五千多年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积淀更是从猿人时代的一方水土所影响下所养的一方人。

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组织形式。统治阶级一定会运用国家机器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的角色和作用会有所不同。在封建社会,国家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然而,当国家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时,我们便会发自内心的去拥护它去爱它。所以说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太过机械、太过绝对、太过极端,任何事物过犹而不及。

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观察去看世界,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以现在的思想去评判过去的历史事件不对,用过去来评判现在更加不行。人类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动态视角去看待历史事件,既要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又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其本质和影响。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斗争。106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应从更长远的历史和文化维度去思考国家的未来,从历史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们还是我们,那怕国家灭亡我们依然可以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爱的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传承和深厚民族情感的国家。我们爱的国,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我们爱的国,是一个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

中华民族经历了百余年的近代屈辱,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捍卫。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勇敢抗争,国家的未来掌握在人民手中,“德”先生与“赛”先生在当今仍旧具有影响力,谁不民主我们就要站起来去打垮他,谁不科学我们也要站起来去打垮他。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基。从古代的“大同世界”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直在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我们爱的国,不仅是一个现实中的国家,更是一个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国家。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无产社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6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