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第二讲:《共产党宣言》七个“序言”解读
文/郝贵生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这个“序言”是1872年该书在德国莱比锡出版时,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有3个自然段:
第1段:指出他们当时写作《宣言》的目的是公布一个共产党人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同时说明《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出版情况。
第2段;这是这个“序言”的主要部分。主要是《宣言》出版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这本书的评价。
1、书中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实际是说,《宣言》发表后的25年,欧洲特别是英、法、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实践证明,《宣言》中的基本原理证明是正确的。这段话两点启示:第一,《宣言》中哪些是一般、基本原理,哪些不是基本原理?哪些是核心,本质原理,哪些不是?要搞清楚及其科学含义。我们重点要学习、掌握一般原理,以及一般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恩格斯《反杜林论》《序言》曾说,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今天学习《宣言》,在理解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二,《宣言》已经过去170多年,书中的基本原理是否还是“完全正确”?历史和今天就有明显分歧。尤其是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等原理。这也是围绕对《宣言》的理解和解读方面存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之间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宣言》的重点。
2、一般原理的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一条极其重要的认识论原理。其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一般原理一定要应用。按照实践论的观点,所有理论都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如何应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就是这个意思。这里包含唯物主义的原理、辩证法的原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讲过类似的思想。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俄国革命实际和帝国主义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同时,这句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运用一般原理不结合实际,简单照搬,表现为教条主义。马恩晚年青年派的教条主义倾向。列宁时代俄国简单照搬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否认列宁依据资本主义变化的情况可以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简单照搬过来的王明等教条主义倾向,或者根本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党内有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好箭好箭,就是不会射中国革命之“的”的错误倾向。还有一种重要的错误倾向就是借口时代变化和本国国情特殊,拒绝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马克思在世时,拉萨尔、巴枯宁、苏黎世三人团的机会主义就是如此。马恩去世后,表现为修正主义,如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以及中国当代修正主义。当代中国流行的“与时俱进”的口号,就是借口时代、条件的变化否定、歪曲《宣言》中的基本原理。
3、指出哪些具体观点需要修改或补充:
第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第二、关于对待国家政权问题。“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宣言》写作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点只是初步的,不可能完善。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和教训,对“国家”问题认识深化一步,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第三章)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特别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恩格斯后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第3段:指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希望再版时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来不及了。
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为在日内瓦出版的《宣言》俄文版写的《序言》,共6小段。
第1段:指出60年代西方国家对出版俄文版《宣言》认为是一件“奇闻”,因为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
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有很大变化,因此不会感到奇怪了。
第2段:指出写作《宣言》里为什么没有提到俄国和美国。因为,当时俄国是当时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的后备军,美国通过移民吸收欧洲无产阶级的后备力量。又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和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第3段:指出80年代,美国的发展变化:欧洲移民导致美国农业、工业经济的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
第4段:指出俄国4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巨大变化:40年代末欧洲君主和资产阶级都希望俄国帮助他们对付本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因为俄国当时还是封建专制国家。80年代俄国也开始爆发革命,沙皇遭到暗杀。暗杀者之一就有列宁的哥哥。后被捕遭杀害。也成为列宁痛恨封建专制和剥削制度,投身革命的动机之一。当然列宁并不赞同他哥哥的这种行为,决心走与其哥哥完全不同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第5段:首先直接指出,《宣言》的任务、目的是“宣告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实际就是《宣言》中的第一章的“两个必然”思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或者说,社会主义一定要战胜资本主义。马恩这里实际是强调《宣言》的核心思想。因为当时对资本主义有三种态度:一是绝对的好。如亚当·斯密。二是蒲鲁东,资本主义有好有坏,保留好的,消除坏的。这个好的,实际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三是空想社会主义,完全否定资本主义,但理论依据是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言》的核心思想实际是要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就是私有制必然灭亡,以及为什么必然灭亡。其运用的哲学依据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后边指出,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已遭破坏的俄国农村公社仍占主导地位,是否可以直接过渡共产主义公共占有。马克思同俄国的一位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多次通信,讨论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否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
6段:马克思的回答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
马克思在1883年3月14日去世。这是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独立为1883年在苏黎世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写的“序言”。有三段,重点是第2段。
第1段:指出马克思已经去世,不可能再对《宣言》做修改或补充了。但恩格斯强调“更有必要”在这个“序言”中明确《宣言》的基本思想、核心思想。
第2段:这是本序言的重点。强调《宣言》的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每一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里阐明唯物史观的最基本思想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说社会基本矛盾思想。实际上是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互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
唯物史观的最重要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即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性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社会意识:社会生活中的所有精神性因素,如文化、观念、理论、文学艺术等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意识现象根源于社会存在,或者说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是所有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与发展。三是阶级社会中所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相互作用性、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反作用性。
这一原理派生出两条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
第二、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它是社会矛盾规律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表现。《宣言》第一章第一句话也是这句或,它贯穿于《宣言》实质。
第三、“这个斗争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就给无产阶级提出极其艰巨伟大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剥削压迫,消灭阶级,而阶级存在的根源就是私有制,也就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没有阶级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最终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以往的思想家如何讲阶级和阶级斗争的?
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所讲的叙述过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就是法国复辟时代的梯叶里、基佐以及米涅等人。梯叶里曾被马克思称之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他认为英国长老会派和天主教派间的宗教斗争,就是各政党为了各阶级在财产上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基佐曾把法国的社会阶级划分为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斗争。
《宣言》之前,马克思如何阐发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四条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中阐述阶级斗争观点。“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马克思1852年致魏德迈的信中讲明: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我的新贡献即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不仅存在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而且也存在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187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给德国党的领导人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的一封信中,对德国党内的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彻底揭露和批判,再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制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没有教养,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必须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如果党的新机关报将采取符合这些先生们的观点的立场,即采取资产阶级的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立场,那么很遗憾,我们就没有别的路可走,而只好公开对此表示反对,并结束我们一向代表德国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和你们的团结一致。但愿事情不至于弄到这种地步。”
李大钊把阶级斗争理论看作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金线。也就是一条红线。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用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否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3段:恩格斯再次指出,以往多次重申《宣言》的基本思想,虽然马克思已经去世,谈不上对《宣言》做什么修改、补充。个别认识和提法会随着实际变化有所变化,但《宣言》的基本原理在整个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永远不会过时。将继续发挥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作用。同时恩格斯在小注中再次声明,《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的,反映了恩格斯的谦虚的品格和精神。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
这是恩格斯为1888年在伦敦再版《共产党宣言》时写的“序言”,比前几篇“序言”都长,共11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主要是回顾《宣言》形成和发表后出版的情况,以及1848年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说明《宣言》出版、发行和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
强调几个观点:
1、1段:再次阐明写作《宣言》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
2、2段:指出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失败后,欧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让位于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运动遭到普鲁士政府的无情镇压。《宣言》似乎被遗忘了。
3、3段指出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受到了批判。《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
4、4段:《宣言》本身又又走上了前台,在英、法、德、美、俄、西班牙、亚美尼亚出版十几个版本。“《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宣言》在当代的传播:已经翻译200多种文字,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仅次于《圣经》的第二部最多的著作。自《宣言》发表以来,以《宣言》为指导思想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有100多个国家,大多数称之为《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取名的根本原因也始自于《共产党宣言》。我国最早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是陈再道。
第二部分(5自然段):说明《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的原因。恩格斯指出,《宣言》写作时,40年代的“所谓社会主义者”主要是指两部分人:一是当时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这种社会主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二是指各种形形色色的个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不危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所谓治疗社会弊病的社会庸医。实际是指那些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两种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意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也就是脱离和反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企图依靠工人阶级之外的有产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来实现所谓“社会主义”。如空想社会主义就是依靠个人的实验,依靠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自由、平等、博爱”来实现。
恩格斯指出,当时社会思潮中还有一种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就是“共产主义”。这不分人的特点就是不仅强调“政治变革”,而且强调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只有公开表明支持工人阶级斗争,要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人,才称自己为“共产主义者”。如法国的卡贝的共产主义,德国的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恩格斯评价这种“共产主义”是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共产主义”。恩格斯的结论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 工人阶级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既然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这句话很重要,实际是指实现共产主义目标不仅有理论,而且有物质手段和物质力量。这个手段和物质力量就是无产阶级自身及其阶级斗争的实践活动,这是区别于以往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区别之一)那么,自然就选择《共产党宣言》这一名称。
需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是消灭私有制,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也是建立一种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所以《宣言》之后,马克思就不再过于追究和夸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这种区别,也逐步开始把自己的学说称之为“社会主义”,用“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或者用“现代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如马克思1850年总结两年来法兰西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诫无产阶级一定要“团结在革命的社会主义周围,团结在被资产阶级用布朗基来命名的共产主义周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与“共产主义”等同意义上使用“社会主义”了。恩格斯1877年所写的《反杜林论》《概论》篇中第一段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马恩选集3卷,第355页)恩格斯1880年把《反杜林论》中谈社会主义的三章内容编为单行本《社会主义从科学到科学的发展》就是讲空想社会主义如何转变科学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学说”是等同语。马克思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制度时,把共产主义制度区别为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或第一阶段。揭示了这两个阶段的区别。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但是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第一阶段实行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后来列宁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
第三部分(6、7自然段)重申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阐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和这一思想是由马克思确立的观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在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就如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里的根本变革一样,以及恩格斯自己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8—10自然段)引证1872年德文版序言第2自然段后的全部内容,重申《宣言》的一般原理没有过时,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原理时,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第11自然段指出本版的翻译者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翻译者,恩格斯与之共同校对,且加了一些注释。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是这部著作的第四个德文本,也是经作者校阅过的最后一个版本,在伦敦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的一种出版。这一版除了收入1872年和1883年德文版序言外,还发表了恩格斯为该版本写的这篇新序言。1890年8月1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33号在题为《〈共产党宣言〉的新版》的社论中摘要发表了恩格斯的这篇序言,1890年11月28日《工人报》第48号在庆祝恩格斯70寿辰的社论中也摘要刊登了这篇序言。19个自然段
1—2段:简要说明写这一版《序言》的原因和过程。
3与8段;把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俄文版序言译成德文,全文照搬过来,作为这篇序言的部分内容。
9—18段:回顾《宣言》出版和工人运动发展状况,并把恩格斯1888年的序言中关于说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概念的区别有联系,以及本书称为《共产党宣言》的原因的内容全文照搬过来。
最后说明《宣言》中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从当时的寥寥无几的响应者发展到90年代,已经开始变成现实。我们讲背景和写作目的时,就讲到,马克思恩格斯改造正义者同盟时,就用这句话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整个宣言最后一句就是这句话。在讲第四章结尾时我们还要详细讲这句话。它也是《宣言》的一般原理之一。同学们思考一下,无产者为什么要联合起来?如何联合?联合的哲学依据究竟是什么?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和我们每一个人究竟有什么指导意义?这句话恩格斯非常动情地说,如果马克思还活着,同他一起看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状况,该多好呵!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由波兰社会党人《黎明》出版社在伦敦出版。恩格斯为这个版本写了序言。这篇序言还登载在1892年2月27日《黎明》杂志第35期上。恩格斯把序言寄给《黎明》出版社后,在1892年2月11日给斯·门德尔森的信中说,他希望将来能掌握波兰文,以便能深入地研究波兰工人运动的发展,到那时可为下一版波兰文《宣言》写一篇比较充实的序言。
1段:指出,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出版可以引起许多联想。这篇《序言》有4个自然段
2段:指出《宣言》在各国的发行某种程度是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工业法的一种尺度。因为工业越发展,工人工人想要弄清工人阶级的地位的愿望越强烈,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依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判断工人运动的状况,以及各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3段:指出,《宣言》波兰文新版本,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同时表现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中间的迅速传播和对《宣言》的需求日益增长。
4段: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是波兰人民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人民民族复兴的保证。波兰民族的独立,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和保持住。
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应意大利社会党领袖菲·屠拉梯的请求,为1893年为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写的。意大利文版《宣言》由贝蒂尼翻译,序言由屠拉梯翻译。该单行本于1893年在米兰由社会党的理论刊物《社会评论》杂志社出版。整个序言分5个自然段。
1自然段:说明《宣言》发表时,正是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自然段:说明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是主力,不仅帮助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而且实现了民族独立。
3自然段:最后指出,1848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准备了基础。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后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飞速的发展,同时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实际是锻造了资本主义自身的掘墓人,也造成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和合作。
4自然段:希望《宣言》意大利文版的出版能够成为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预兆。
5自然段:指出《宣言》客观公正评价了资本主义先前所起过的进步作用,高度赞扬了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意大利诗人但丁,也希望意大利在涌现一个新的但丁认为宣告无产阶级新的时代的到来。
学习七个序言的小结
1、《宣言》经过实践检验,一般原理是正确的,个别观点需要修正。
2、《宣言》的一般原理一定要应用各国的具体实践。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方式,也要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的词句。
3、《宣言》的任务是宣告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
4、《宣言》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三点: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二是自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史。三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压迫,才能使无产阶级获得真正解放。
5、《宣言》在实践中,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也表明工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6、解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7、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含义极其重要意义。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人境网
-
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平
넶165 2025-05-04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159 2025-05-03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84 2025-05-02 -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95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344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539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87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78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30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324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90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33 2024-05-29
-
致敬200年前的幽灵
넶0 2025-05-06 -
如何看待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董小姐、肖主任事件?
넶0 2025-05-06 -
从五四运动聊聊爱国
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勇敢抗争,国家的未来掌握在人民手中,“德”先生与“赛”先生在当今仍旧具有影响力,谁不民主我们就要站起来去打垮他,谁不科学我们也要站起来去打垮他。
넶0 2025-05-06 -
【学者专栏】第二讲:《共产党宣言》七个“序言”解读
넶0 2025-05-06 -
郝贵生|第二讲:《共产党宣言》七个“序言”解读
넶0 2025-05-06 -
高尔基:《母亲》第四章〖城里的客人〗
넶0 2025-05-06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08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3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32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208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13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13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501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917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40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803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762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23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07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68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4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28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31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9 2024-07-24
-
劳动节专辑②|在资本的统治下,劳动光荣吗?
넶143 2025-05-01 -
劳动节专辑①|今天是我们的节日(节选)
넶105 2025-05-01 -
劳动节专辑③|有感于“五一国际劳动节”
넶87 2025-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