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

 

文/小庄楼主

 

接上文:从建党初期到工人运动

 

 

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搞了一年的工人运动以后,立刻就认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革命这事儿光靠咱这50多号人是干不起来的。

原因很简单,一年时间的实践过程中,两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第一:工作只能秘密展开;

第二:敌人有强大的武力镇压。

工作只能秘密展开,就意味着不仅干起事来要小心翼翼,而且发展极其缓慢。

安源煤矿在办工人夜校的时候,就是以“合法”的平民教育的理由去干的。那里的地方官员听说有人要“教育兴国”,而且还不用他出钱,他当然也乐意。而且李立三听说那里的县官很反对新学,反对白话文,于是还专门用古文骈体写了一个办学方案,表示咱就教点“国学”,因此很快获得批准。

安源路矿罢工的时候,有人提议喊一个“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毛泽东告诫大家:一定要稳当,你把这口号喊出去,人家拿着枪来问你们要共产党人怎么办?现阶段要讲究策略,不然得吃亏哟。于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安源罢工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

湖南的情况是这样,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

总之,在我党成立的头两年里,大部分工作都是以秘密的形式展开的。

这是由于当时严峻的形势所迫,但是同时,也导致党组织的发展极其缓慢。这种缓慢与后来国共合作以后的发展相对比,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缓慢的程度。

党一大的时候党员50多人;

一年后的二大,党员195人;

两年后的三大,党员420人;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以后,就可以公开发展了,初期的发展还不明显,但是到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的国民革命战争打响以后,情形就大大不同了,其发展之势简直如疾风骤雨。当时有人比喻:“党的组织像暴发户一样发展。”

到1927年五大的时候,党员数量已经发展到了57967名。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敌人的镇压非常猛烈。

湖南的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在1922年初,因领导湖南第一纱厂的工人罢工而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紧接着赵又查封了工会期刊《劳动周刊》。尽管随后湖南的工人运动统统都在“合法”斗争的旗号下进行,但是这种斗争始终只能维持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1923年4月,赵恒惕即使对“合法斗争”也忍无可忍,贴出了悬赏缉拿“过激派”毛泽东的布告。

张国焘、项英等人在1923年初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规模极大。因为这条铁路的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的军饷主要来源之一,又是军事交通要道,还直接关乎列强的权益,所以遭到了吴佩孚的强力镇压。2月7日,赤手空拳的工人遭到军警的枪击,纠察队前后牺牲52人、被打伤300多人、被开除1000多人,制造了“二七惨案”。

无论工人运动搞得多么轰轰烈烈,但是人家手里有枪。吴佩孚在直奉战争之后,掌握了北洋政权,为了树立自己在劳动群众中的形象,笼络工人和舆论的支持,打击他的政敌交通系的势力,一度也曾提出各种“保护劳工”的口号。但是一旦工人的运动真的触碰到他实实在在的利益,触碰到他军费的来源,他随时就可以调转枪头,血腥镇压。

没有武装起来的工人,没有武装起来的群众,光靠改组工会,固然也能争取到一些权益,但是一旦人家连那点可怜的权益也不愿意给的时候,迎接工人的就只有血淋淋的枪弹。

怎么办?

其实早在“二七惨案”之前,刚刚有了一年时间的工人运动经验的共产党人就已经看明白了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

从理论上说,既然军阀手里有枪,那么要对抗他们,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自己手里也要有枪,因此应该想办法武装工人。

但问题在于,初创的共产党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连党组织基本的运营费用,大部分都需要依靠共产国际的支持,而且工作还是秘密展开的,没有根据地,稍一露头,就会遭到军阀的扑灭。这种情况下,去设想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谈何容易。所以这一段时期里,这一想法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大家的讨论方案里面。

那么在当时最可能,最有条件的办法是什么呢?

就是尝试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现实的巨大阻力,使得他们认识到,光靠咱这几十百号人,是干不出什么大事来的。

其实在党刚刚建立的时候,也就是一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讨论过。但是大家主要的观点认为,我们是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党,是一个要废除私有制的政党,这跟历史上任何的资产阶级纲领是根本上冲突的,因此是绝不可能建立什么统一战线的,是应该要保持绝对的独立性的。

所以一大的决议里,第五条里面就说:“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在对共产国际的关系上,也坚持只是向他们汇报和讨论工作,而不是要服从他们的命令,陈独秀甚至认为宁可不要共产国际的援助,也要保持这种独立性。

但是经过一年时间的现实斗争,大家的想法都开始有了转变。

首先,当深入到实际的工人运动中以后,大家就发现,工人根本不在乎到底啥主义,他们也听不懂这主义那主义到底为何物。他们想要的就是争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得生活条件的基本改善。

然而,即使是这种最简单的需求,最基本的权益,也随时面临军阀的镇压,而军阀又与外国列强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甚至有时候列强会直接出钱出枪帮助军阀镇压群众。

因此,不管是要帮助工人争取权益也好,还是将来试图没收这些企业改组为国营企业,建立公有制体系,最迫切也最直接的任务,首先就是把这帮军阀打倒,把这帮帝国主义列强给赶出去,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否则其他的东西都是空想。

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就是:

在现实的生产关系中,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还是权力与产品的分配体系,都必然受到它的上层建筑的保护,要改变这种生产关系,就必须先推翻保护它的上层建筑。

就像京汉铁路一样,铁路的所有权和分配利益是吴佩孚和英帝国主义的,他们肯定是要拼命维持这种现状的,你工人想要起来改变这种生产关系,想要调整分配权,获取更多利益保障,甚至想要没收这条铁路,他们能同意吗?不就得枪杆子伺候吗?

因此,不先搞掉这帮封建军阀和帝国列强,其他任何设想都是不可能的。

原先一大的时候,大家更多倾向于理论层面,觉得共产党与其他任何党派信仰是根本冲突的,因此绝不可能有任何联合的可能。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现实的任务变得非常具体,就是反帝反军阀,这样一来,就不止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有这个目标,而是民族资产阶级里面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等等,都有这个目标。比如,一个民族资本家,你要跟他说没收企业,废除私有,那他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你要跟他说,咱先一起把这帮军阀和列强赶出去,那么就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同意这个方案。当然,不管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小资产阶级,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会在后面的联合中逐渐体现出来,处理好了就是以斗争求团结,处理不好就是四一二和七一五,但这些还都是后话。

所以到了二大的时候,党的纲领就不像一大时那么空洞了,而是有了十分具体且现实的内容。

它很清晰的阐明了当时的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前途。

从性质上看:一开始大家认为无产阶级就应该搞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废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是经过一年后,大家开始认为,应该先联合其他阶级一起反帝反封,然后才能设想反对私有制,反对资本家的问题。因此革命的任务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

所以,当前阶段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搞清楚了,其他一切问题就伴随性质的确定而确定。

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对象自然就是帝国列强和封建军阀,任务就是求得打倒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统一。

革命的动力:就不是原先的只靠无产阶级工人群众,而是要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动力明确了,那么基本策略也就自然而然出来的,那就是联合这些阶级力量,促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提的反帝反封,这个封主要指的还是封建军阀,是工人运动中直接镇压工人的军阀,和后来的封建地主还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当时虽然有提到农民,但是大家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还是完全模糊的,因此自然也就不可能对如何反对地主,进行土地革命有系统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后面随着发展逐步认识到的。

以上问题明确了,自然而然又会出现最后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革命最后会迎来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革命的前途是怎样的。

大家可能会想,这还不简单,前途自然是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成功了就是打倒了军阀,赶走了列强,实现完全的独立呗,失败了自然就是维持现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现状呗。

然而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这里面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这种联合中,无产阶级,或者说共产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因为是大家一起联合反帝反封(军阀),在这个反帝反封的过程中,大家都会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

因此这就必然出现两种局面:

一种是资产阶级以及它的政党发展得非常迅速,力量远大于无产阶级以及它的政党,那么当最后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以后,就必然是人家资产阶级专政,他们必然按照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和国家,然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使得原先幼小的,受帝国主义和军阀压迫的资产阶级迎来迅速的发展。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无产阶级就只有等更遥远的将来,等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可能迎来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如果反帝反封胜利以后,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共产党人随后就应该在资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制度下作合法斗争,当有一天无产阶级发展足够壮大了,才又举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除了第一种情况,还可能出现第二种情况。

这第二种情况与俄国十月革命相似,就是在反帝反封的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力量也迅速发展起来,而且超过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如果是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当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以后,因为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就可以迅速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像俄国在完成了二月革命的民主性质的革命以后,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无产阶级又立刻展开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大家也讨论过哪一种可能性更高,可能是受欧洲革命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确实觉得自己太弱小,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多半是第一种可能,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是后一种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详细说明当时讨论的这个前途问题呢?

这是因为这与后来陈独秀的思想转变是深刻的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国共合作开始以后,两党都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强大的国民革命军,建立了强大的基层组织。虽然我党也迅速发展,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但是不管是军事力量,还是党组织力量,都远远不能与国民党相比。

因此,当北伐完成以后,当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消灭以后,尤其是当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党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以后,陈独秀就认为第一阶段的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既然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结束了,而且资产阶级政党取得了胜利,那么自然就不应该再去搞激烈的武装斗争,也不应该去搞什么红色政权,而是应该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在将来资本主义普遍发展,无产阶级逐渐壮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发展到更深阶段的时候,再去搞无产阶级革命。

否则不但不可能胜利,而且必然遭到国民党的血腥镇压,白白牺牲。

由此推之,自然也就不应该去搞什么农村根据地,去搞什么苏区,去搞什么工农割据,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陈独秀取消主义的最初根源。

尤其是后来四一二和七一五以后,陈独秀越发强化了最初的思想,他认为,既然在国民革命中,尤其是在北伐中,我们发展起来的力量远比不上国民党,就更不应该去搞过火的,刺激人家的事,否则就会换来人家的屠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后来当两党裂痕越来越深,我党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时候,他就越发的反感农民运动,反感那种刺激国民党的事。这时候,就不是观点之争了,而是演变成了不同的路线之争。你越妥协,国民党就越进一步,人家越进一步,你就越觉得是妥协力度不够,然后继续妥协,人家又更进一步……

从陈独秀的思想去看,逻辑是成立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陈独秀这种观点的成立的条件是: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确实完成了,而自己力量又不足人家,因此才需要在资产阶级专政下合法斗争,而不是继续革命。

但是这个条件真的成立吗?并不成立。

当毛泽东深入到农村去以后,看到农村的生产关系没有丝毫改变,农民所受压迫没有丝毫减轻,当他看到蒋介石反过来疯狂镇压工人运动的时候,结论是很清晰的:所谓的反帝反封的任务根本就没有完成,恰恰相反,蒋介石从民主革命阵线,倒向了帝国主义的怀抱。这很明显是老蒋的民主革命干到一半就投降了,反过来变成新的封建军阀,镇压人民群众。

如果第一阶段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根本就没有完成,只不过是以新军阀代替了旧军阀,而我们就取消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那不是在事实上跟着老蒋一起投降了吗?

那么,既然自己现实的力量又不足人家,我们又不愿意投降,那怎么办?自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拼命发展自己的力量,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不但不应该削弱,恰恰相反,应该大力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自己的武装,争夺领导权,以应对国民党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于是这就形成了一条与陈独秀完全相反的路线。

那如果不管你怎么发展,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那一时期,力量都远不及人家,那么你越发展,越搞农民斗争,就越可能遭到屠杀,你又怎么办呢?

你看,现实斗争的复杂和残酷就在这些地方,任何一条道路都充满了荆棘与血腥,都有失败的极大可能,都面临着不同的危险和阻力,于是才会有那么多的分歧和斗争。

当然,这些都是二大以后的事。回到二大那时的情况来说,能在一年的实践斗争中,就迅速认识和确定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动力这些基本问题,确定建立联合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这就已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统一战线的思想。

同时呢,二大也作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确认我们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执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决议的决议。这也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埋下了一系列的伏笔。

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途,当时谁也没想到,最后既不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后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也不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而马上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中途资产阶级投降了,国民党投降了,反过来对付共产党。于是在四一二和七一五以后,无产阶级的政党不得不重新上路,独自开始领导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

由此也可知,历史发展中,很多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国民党不就从一开始的民主革命的政党,在四一二之后投降了,转变成了代表大资产阶级,代表买办地主阶级,附庸帝国主义的政党了吗?事物的性质是可能发生变化,而且经常发生变化的。不观察这种变化,只看它名字叫什么,就必然被它的外表所迷惑。

那么,在刚刚作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问题马上就来了,具体联合谁呢?谁是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们的代表呢?具体要怎么联合呢?在联合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呢?

这些又成为了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新问题了……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八角楼上”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5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