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阶级分析法,也就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辑 观察与评论(2007/3/18——2007/5/16)

作者:铁木尔哈达

 

581、阶级社会没有超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没有人类共同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些东西,都是上层建筑范畴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

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才能享有民主、自由、平等,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任奴隶主宰割。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只有地主、资本家享有,与农民、工人无缘。

博爱,所有阶级社会的剥削压迫阶级,没有爱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在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并不存在互爱。如自己无亲身经历,请看《红楼梦》便知分晓。

法制、人权也离不开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者不可抽象地谈这些问题。如果在阶级社会,人类有共同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法制,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无存身之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就是它的无产阶级性。2007/3/18

 

582、私有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性

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生产力发展到,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维持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消费之外,还有剩余产品。而这些剩余产品,只能满足少数人需求,不能满足全社会需求的条件下产生的。这里说的少数人,即是剥削者,他们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产品,除满足自身需求之外,还要积累社会财富,用以扩大再生产,还要开支维持其阶级统治的各种费用。私有制,在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财富还不能满足全体居民生活需求之前,有它存在的必然性。

但是,私有制终究是一种剥削制度,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是极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历史上出现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制等三种剥削制度。奴隶社会有奴隶造反,封建制有农民造反,资本制有工人革命。每一种剥削制度被推翻,归根到底都是劳动者奋起反抗剥削者统治的结果。劳动者造剥削者的反,也是有规律的。民饥造反,当剥削者剥削到劳动者连自身劳动力再生产都不能维持的时候,或者如列宁所说,统治阶级再无法统治、被统治者再不能忍受其统治的时候,革命就暴发了。

资本主义是最后一种剥削制度,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就是雇佣奴隶制,它不是永恒存在的,无产阶级是这个制度的掘墓人,总有一天是要被推翻的,被公有制所取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2007/4/3

 

58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条件

不论自然界发展规律,还是社会发展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行动可以影响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不能改变其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延缓这种转变过程,但是不能取消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除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条件外,还要有另一个根本条件,就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对民众带来更多的福利。社会主义优越性显示出来了,人们才会真正愿意放弃资本主义,接受社会主义。2007/4/7

 

584、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当工人

《西安晚报》4月8日报道:新华社电,根据一项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当工人?我看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工资低。毛泽东时代,工人最高工资(八级工)相当于县团级干部,如今这种情况不存在了;

二是社会地位低,处在社会最底层,被人看不起。

因此,一般家庭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当工人。这种情况,放在资本主义国家,不足为奇;但是放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简直成了咄咄怪事。2007/4/8

 

585、不像公仆像老爷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劳动群众应是主人,国家工作人员应是公共的仆人。可是,长时期似乎这种关系是颠倒的。人代会的代表和政府首脑关系,似乎成了被领导者和领导者的关系。一度有人把地方政府首脑称之为“民之父母”,公务人员由“公仆”变成了“父母官”。

有人形容县官:县长下乡桑塔那,隔着玻璃看庄稼,吃的都是“四腿爬”,搂的全是十七、八。

这种县长像公仆么?倒是很像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2007/4/9

 

58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条件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之民主精华,弃其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糟粕,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条件。

如今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囫囵吞枣地搬过来;对中国古代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称赞,如此下去,中国文化将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与中国古代奴隶制、封建制文化混合的大杂脍。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的对待国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观点,才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离开它必然走上邪路。2007/4/10

 

587、国有企业不等于社会主义企业

我曾说过,国有企业不等于社会主义企业。《每周文摘》4月27日载文《企业亏损上亿元,高管奖金过百万》,说的是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安庄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炜,在公司当年投产亏损1亿多元的情况下,他却一直以各种名目领取奖金、福利113万多元。公司的领导层,几乎每个星期都能领取一两笔几百到数千元不等的奖金。此种国有企业,怎能还算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2007/5/1

 

588、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说:“…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来临,像新的危机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现代生产力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较快发展,还没有互相冲突到发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可以说,资本主义现今“如日中天”,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在此条件下,很难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发生了也不会胜利。

但是,太阳正午以后就要下落,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以后就要走向衰落,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也就会随之逐渐成熟,无产阶级革命总有一天会爆发的。这种情况,也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了。谁不相信这一点,谁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是我们不能亲身经历这种革命了。2007/5/12

 

589、用阶级观点看待“和为贵、平为福、忍为高”

在旧社会,看到一家地主春联三个横批:和为贵、平为福、忍为高。当时也没加思索其意义,现在想起来,里边还是有文章的。

和为贵之“和”,看谁跟谁和。所谓“和”就是和气、和谐、和睦。在阶级社会就没有超阶级的和气、和谐、和睦。在剥削压迫阶级和被剥削压迫阶级之间讲和气、和谐、和睦,实际就是讲阶级调和。一方面,叫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不要剥削压迫得太厉害了,否则被剥削阶级要造反的;另一方面,叫被剥削阶级忍受剥削阶级的剥削压迫。阶级调和论的实质,就是维护剥削制度使其永存。

平为福,也要进行分析。平者,太平、和平之谓也。在阶级社会,被剥削阶级不反抗、不造反,对剥削阶级阶级说就是“太平世界”、“和平环境”;如果,被剥削阶级反抗、造反,则对剥削阶级已成“乱世”了。从这点说,被剥削阶级不反抗、造反,对剥削阶级就是“福”了。

忍为高的道理,也类似“和为贵”、“平为福”的道理。被剥削阶级永久忍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剥削,社会就不会爆发革命了,被剥削阶级也就永久不能得到解放了。在阶级社会,超阶级的“和为贵”、“平为福”、“忍为高”,在真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2007/5/13

 

590、在阶级社会抛弃阶级分析法,也就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基本上都是阶级社会,进入完全消灭阶级的无阶级的国家还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还没过时。

如今抽象地泛谈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谐之风日盛,似乎这些政治思想观念都成超阶级的,对这些政治思想观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没有区别。各种宣传媒体,包括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都好像是“普渡众生”的观士音菩萨,摆出悲天悯人的姿态,大呼小叫“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可是,富人享受到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穷人享受不到;富人和穷人之间谁也不爱谁;贫富两极分化仍很严重,让穷人和阔老和谐,谁能让他们和谐得了。在阶级社会观察政治思想观念,抛弃阶级分析法,也就抛弃了马克思主义。2007/5/16

 

编辑:飞舟

来源:作者授权

0
发布时间:2024年9月4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