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栏】郭松民 :特朗普为何启用“儿童团”?
01
—
“王者归来”,即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特朗普,已经开始提名他的政府人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名单上的人选,大多数都很年轻,似乎特朗普要组织一个80后政府。
皮特·海格塞斯,提名国防部长,44岁;
马特·盖茨,提名司法部长,42岁;
塔尔西·加巴德,提名国家情报总监,43岁;
爱丽丝·斯蒂芬尼克,提名常驻联合国代表,40岁;
李·泽尔丁。提名环境保护署署长,44岁;
莱维特,提名总统新闻秘书,出生于1997年,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白宫发言人……
特朗普为什么要组织一个如此年轻的领导班子?
普遍的解释是,特朗普用人,最看重的是忠诚,他不需要有经验、有独立见解的人,讨厌他们掣肘,他只需要顺从他的人。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在我看来,另外两个因素也非常重要。
一个,特朗普在这次美国大选中取得的胜利,是压倒性的。
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中,已经没有任何人怀疑他当选的合法性,以至于他只需要考虑如何贯彻自己的政治意志,而无须通过让渡部长职位给其他政治山头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
再一个,我们应该看到,特朗普已非2016年的政治素人,他经过四年执政,四年躲避追杀之后,已经变成了相当成熟的资产阶级政客。
特朗普1946年生人,今年已经78岁了,四年任期结束后,他已经是82岁的老人,尽管他精力充沛,身体健壮,但还能蹦跶几年?一旦“驾崩”,谁来领导MAGA(即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
然而,他目前提名的班子组成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无论四年后共和党能不能继续取得大选的胜利,MAGA运动中,都将出现一批担任过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等要职的政治人物,以他们的年龄而论,完全可以在政治舞台上继续活跃二十到三十年,其中必然会有人能够继承特朗普的衣钵。
有了这种前瞻性,特朗普还真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除了班子年轻外,还有两个人值得注意。
其一,是埃隆·马斯克。他也是政治素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即将出掌“政府效率部”。这个部,庶几相当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发改委”吧?可谓举足轻重。
其二,副总统万斯。他是1984年生人。我看过他写的自传《乡下人的悲歌》,也看过根据这本书拍摄的同名电影。
万斯是近几十年来不断沦落的“白人工人阶级”的后代,境遇与中国的“下岗二代”非常相似,相当于去年的现象级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王响的儿子王阳、王北那样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跻身政治舞台的核心,是不是意味着美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具有一定活力与开放性,仍然具有与底层对话的能力呢?
02
—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千秋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解放军某部团长杨玉清,由于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师政委的强力推荐下,被上级破格任命为副军长,尽管期间受到一些思想保守的干部的反对,但最终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的支持。
非常有意思,本片的导演汤化龙,在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的角色,正是那位沉静刚毅,深受战士爱戴的师政委。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七十年代初期,大批年轻干部,以及今天看起来属于“体制外”的工农干部,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类似《千秋业》中的情况,在现实中大量出现。
比如著名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在空军领率机关改组时,就从军长的位置上,跨越了军区空军的正副司令员两个“台阶”,直接担任空军副司令员。
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毛主席用干部,一方面不拘一格,一方面特别强调“三结合”,包括“老中青三结合”,“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等等。
现在看来,“三结合”的干部队伍,是相当科学的组合,因为这种结构兼顾了使用干部与培养干部,兼顾了经验与锐气,兼顾了韧性与活力,兼顾了当下与未来……最后,最重要的是,贯通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试想,如果一个人,出身“上流社会”家庭,考上名校,通过“国考”,然后顺着体制的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等到他终于有机会做政治性决定的时候,还能有多少锐气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从来没有基层社会生活过,怎么会对草根百姓有感情呢?又如何可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制定政策呢?
03
—
大争之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括方方面面。
任何一个政治运动——无论左翼的、右翼的、民族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等等——都需要解决一个后继有人的问题,也都有一个保持开放性,与自身的社会基础进行对话的问题。
这是政治运动的一般规律。违背这个规律的政治运动,一定会渐渐失去活力,直至消失。
编辑:红星闪闪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
-
《黑&白》英文版问世
넶149 2025-04-22 -
预告|人境讲坛(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넶116 2025-04-19 -
预告|人境讲坛(18):“《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是什么货色?”
넶172 2025-03-26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152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306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502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471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3965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11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294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259 2024-08-24 -
【人境论坛】刘继明|思想简史:一个时代的蜕变(2001-2021)
本文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笔者以个人和亲历者视角,对近二十年,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蜕变过程,做出的一份有別于主流的观察记录。
넶2429 2024-05-29
-
读《两个朋友》与《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比较两篇小说中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的不同
넶44 2025-04-30 -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
넶98 2025-04-30 -
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넶36 2025-04-30 -
那年,我被学校“卖”到了酒店
实习工资一个月1600块,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同工不同酬,美其名曰“产教融合”。我发现是被“卖”掉了,学校卡毕业证,酒店卡实习鉴定表,学校、酒店吃人不吐骨头。涉世未深的学生还没毕业就有这么大的教训,让我着实难忘。
넶121 2025-04-30 -
革命者是这样炼成的——作为红色文学经典的《黑与白》|征文选登⑨
넶35 2025-04-30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01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0 2025-03-11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22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197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08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09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492 2024-11-14
-
“司马南事件”透视——人境院第二届写作研修班第三次讨论课纪要
넶876 2025-04-17 -
司马南的教训是一记警钟
넶915 2025-04-08 -
【争鸣】把坏事变好事:从司马南事件看左翼和话语空间的困局
넶785 2025-04-06 -
司马南为何左右不逢源?
넶1727 2025-03-30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16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99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59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43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22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17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48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