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桥:从革命者到大汉奸 「革命就是杀人放火,革命就是升官发财,革命就是封妻荫子」

 

文/转轨

 

“革命前,我没捞着什么,革命后,我还是没捞着什么,那我不是白革了吗?”

方梦桥是电视剧《打狗棍》里的伪君子角色,早年参加革命,向往民主共和,在一次刺杀满清政府官员以阻止签署割地赔款条约的革命行动失败后,为了活命而选择投降,后出逃继续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后,为了攀附高位,娶了袁世凯的远房堂侄女,后被任命热河省政府参事,面对老百姓痛恨的贩卖鸦片大案,假意查案中饱私囊,不认女儿,出卖兄弟,抄家利己,靠着人情关系和金银贿赂打通仕途,很快调任北京政府,后随着袁世凯的倒台,失势赋闲在家二十多年,日军侵华后,又沦为卖国汉奸,成了伪热河省省长,亲自宣布身为共产党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女儿女婿的死刑,最后,日本投降,八路军进城,自己选择了自杀,最后一句话是“我方梦桥这后半辈子算是白活了”。

 

 

纵观方梦桥的一生,从一名有理想的革命者逐渐堕落为大汉奸,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

 

革命是什么,在阿Q的理解里,革命就是做人上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为了革命,阿Q们愿意拼命一搏,哪怕被押上刑场,也是英雄好汉,留有美名。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革命是个好东西,混乱是上升的阶梯,革命还有三部曲,第一部杀人放火(破坏敛财),第二部升官发财(革命牺牲的兑现),第三部封妻荫子(联姻世袭),三曲过后,王侯将相就有种乎。

 

有枪就是王的原则并没有变。“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剧中,方梦桥还有作为读书人的体面,凡事讲个两面三刀,而作为他狗腿子的龙营长就是他本质的体现,作为国民革命军的营长,他时刻展示他为革命牺牲的一颗眼珠子,好一副「我为起义扛过枪,我为革命受过伤」的画面,一颗眼珠子是他革命的象征,也是向民国要这要那的凭证,潜台词是民国都是我建立的,我要这些那些怎么了。自诩民国英雄,比任何人都能代表民国,懂得三民主义,凡事反对他的就是要颠覆民国政府的封建复辟势力,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民国”,必须英勇斗争。

 

冒着生命危险来革命,动不动风餐露宿,时时刻刻担惊受怕,好不容易民国了,“革了一辈子命,就不能享受享受吗?”,跟他们讲革命初心是没用的,他们还是会“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样的人在革命后,就会成为一辈子的“革命者”,革掉道德,革掉良心,革掉底线,革命的对象变成老百姓,把老百姓的东西革到自己手里,革命者也将发生蜕变,成为剥削者,然后新的革命者再产生,所谓剥削者层出不穷,革命者前赴后继。就如本剧曾经革命者的方梦桥卖国求荣成为大汉奸,被自己最爱的成为共产党的女儿刺杀一样。

 

革命政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民主共和的来临,革命其本质是弱者与穷人的反抗与复仇,为了打倒全副武装的统治者,革命的同路人不可避免,狂热的信念与极端的行动相结合才能给满清致命一击,但之后呢?这也是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经历了革命初期的狂热的幻想,普通人就会从现实生活中看到,其实在权力结构中,自己照样处在无权无势的地位上,并且对这一切无法加以改变,未免就会因此而生懈怠之心失望之情。这样整个社会最终必然就会丧失当年革命成功的要素——同仇敌忾的情绪。原来民国跟大清并没有太大区别。

 

方梦桥的历史原型很难不让人想到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汪精卫。

 

同样是在晚清的动荡年代,汪精卫,这位年轻的革命青年,怀揣着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的理想,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他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参与组建同盟会,主编《民报》,揭露清政府的封建专制,批驳保皇派的谬论,激励着无数革命志士的心。武昌起义后,他继续追随孙中山,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领导人。他参与了孙中山北上的行列,成为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者,随后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代表国民政府宣布北伐,统一中国。

 

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他不顾孙中山、胡汉民的劝阻,1910年因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被捕。当时,同盟会的多次武装起义失败,革命情绪低落。汪精卫悲愤欲绝,决定以一死来激励革命。审讯中,汪精卫写了长达数千言的供词,声称“立宪不可望”,“欲达民主之目的,舍与政府死战之外,实无他法”。还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的豪迈诗句,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他的这一行动,虽然未能成功,却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他早年事迹,他身上展现出来的勇气、才华和牺牲精神,曾一度让他成为革命青年的楷模。

 

可他最后却选择成为汉奸,成为历史的罪人。带着“曲线救国”的借口,替侵略者做事,祸害中国老百姓。

 

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

 

在1942年,是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在日本安排下,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

 

说到汪精卫访溥仪,人们会想到:汪精卫之于溥仪,是差一点就有杀父之仇的。

 

三十多年前,两三岁的溥仪是大清国的宣统皇帝,二十六七岁的汪精卫是大清国的一个一心要谋反的子民。这子民甚至因图谋炸死溥仪生父而被捕,成为大清国的囚徒。三十多年后,两人都成了日本扶持下的“国家元首”,并以这“元首”的身份相见。三十多年前,汪精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推翻溥仪正在做皇帝的满清。三十多年后,汪精卫在溥仪空出的地方成了“主席”,又以这“主席”之身跑到长春来见溥仪,而这溥仪又一次成了“皇帝”。——历史真是最大的“幽默大师”。

 

对了,方梦桥担任的是伪热河省的省长,是属于伪满洲国范围,看样子这一个曾经刺杀满清官员一心灭亡满清的革命者,也再次成了大清皇帝的子民了。要真有这人,说不定,汪精卫也会前来跟这位曾经和现在的同志好好握下手。

 

 

编辑:提笔惊鸿

来源:“转轨”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30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