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栏】红贝:回顾中苏论战之三评

 

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九评”中的第三评。“三评”的标题是《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历史上,从1929年开始,就有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颜色革命”操纵之下,南斯拉夫解体了。解体之后,变成了6个国家,包括现在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

“二战”以后,当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夺取了政权,使南斯拉夫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集团,特别是其中为首的一位叫铁托的领导人,却在南斯拉夫推行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所谓“特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二战”以后,南斯拉夫在国际事务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保持一致,并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在国内,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实行计划经济。

“三评”当中指出,铁托集团的叛变,首先在党内遇到了强烈的反抗。为了镇压这种反抗,铁托集团就利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党内排斥和清洗大批的忠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员。仅1948年到1952年,就开除了二十多万名党员,占南共原有党员总数的一半。他们大批逮捕和屠杀南斯拉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革命干部和革命人民,被逮捕和监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人数达三万人以上。

 

斯大林晚年,就对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做法提出严厉批判,认为这时候的南斯拉夫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去世后,铁托集团首先跳出来,大肆攻击斯大林。

紧接着,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然后,赫鲁晓夫又说,斯大林说南斯拉夫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错了,我们认为南斯拉夫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评”指出,南斯拉夫的问题,不仅是判断南斯拉夫一个国家的性质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

“三评”指出,1960年各国兄弟党莫斯科会议声明中,明确地说:“各国共产党一致谴责国际机会主义的南斯拉夫”。

可是,赫鲁晓夫却把1960年声明抛到九霄云外去了。1960年声明说得这样清清楚楚,而苏共领导竟然说:“根据1960年声明,我们认为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真亏他们说得出口! 

 

“三评”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南斯拉夫的各种表现,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南斯拉夫根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方面,“三评”指出,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复辟的过程,是同铁托集团投靠美帝国主义的过程,同南斯拉夫沦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庸的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我们知道,“二战”以后,国际上形成了两个阵营对峙的局面。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讲话,宣布在战后,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包括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等。

在这样一种国际形势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那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当中有人向毛主席建议,让新中国在美苏两大国之间实行中立。毛主席则明确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可是,当时的南斯拉夫,却打着“中立”的幌子,实际上站在了帝国主义西方阵营一边。

 

“三评”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63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给铁托集团的各种“援助”,总共约54亿6千万美元。其中,美国的“援助”占60%以上。这些援助的绝大部分,是在1950年以后给的。 

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铁托集团同美国缔结了一连串卖国条约。 

1951年,南斯拉夫同美国签订的“共同防御援助协定”规定,美国政府官员可以“自由地并毫无限制地”在南斯拉夫境内,对美国军援物资收受和分配情况进行视察和监督,并有“充分获得交通和情报方便”的权利。

这个协定还规定南斯拉夫必须向美国提供战略原料。 

 

“三评”指出,在十几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铁托集团总是扮演着美帝国主义走狗的角色。

“三评”中列举了当时国际上的15件大事。我这里仅挑选其中6个,来跟大家说一下。

一个是朝鲜战争。1950年12月,铁托集团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发言,攻击中国“干涉了朝鲜战争”。铁托集团并且在联合国投票,赞成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 

再一个是1956年的匈牙利反革命暴乱。铁托集团在匈牙利反革命暴乱事件中,扮演了干涉者和挑拨者的可耻角色。在反革命暴乱发生以后,铁托发表一封信,公开支持叛徒纳吉的各项反革命措施。反革命暴乱失败以后,铁托集团便通知纳吉到南斯拉夫驻匈牙利大使馆避难。接着,铁托发表讲话,把反革命叛乱,说成是“进步分子的反抗行为”,并狂妄地说,匈牙利的这次斗争,是“南斯拉夫路线得胜”还是“斯大林主义路线得胜”的问题。

第三,台湾海峡事件。1958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在台湾海峡的挑衅活动,惩罚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匪帮,开始炮击金门。铁托集团则把中国的正义斗争诬蔑为“对世界的威胁”,说中国的行为“有害于和平”。

第四,U—2 飞机事件。1960年,美国派遣 U—2 间谍飞机侵略苏联领空。铁托却发表声明,攻击苏联政府针对此次事件采取的正确立场,说苏联是在“制造纠纷”。

第五,关于日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1960年,日本人民掀起了空前的反美爱国正义斗争。铁托集团却为美帝国主义辩护,说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促进了日本政治生活民主化”。之后,当日本社会党前主席浅沼稻次郎说“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的时候,铁托集团又攻击说,这是在“主张极端路线”。

第六,关于古巴革命和“加勒比海危机”。铁托集团发表了大量言论,攻击古巴革命,说什么“古巴革命与其说是典范,倒不如说是革命道路的例外”。

1962年秋天,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则因此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撤出导弹,由此引起了“加勒比海危机”。在这期间,铁托集团为美帝国主义的行动进行辩护,说什么“问题是从古巴革命刺伤美国公司的痛处开始的”,并且说“美国因为在它的近邻设立火箭基地而被激怒,这是可以理解的”。 

 

“三评”指出,从铁托集团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反革命作用来看,从铁托集团所执行的反动的对外政策来看,南斯拉夫根本谈不上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铁托集团就是美帝国主义破坏世界革命的别动队。

在经济方面,“三评”指出,赫鲁晓夫断定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据之一,是南斯拉夫没有私人资本、没有私人企业、没有资本家。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根本不是。事实是,南斯拉夫的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是大量存在着,而且在迅速发展。

 

“三评”指出,1961 年 12 月 6 日,南斯拉夫《星期三消息报》指出,在南斯拉夫的城市中,不但有私人工业企业、私人服务企业、私人商业、私人房产业、私人运输业,而且还有被称为“私人银行家”的高利贷者。这些高利贷者公开活动,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各种各样的广告。

 

“三评”指出,南斯拉夫资本主义的复辟,不仅仅表现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和农村资本主义的泛滥。更重要的是,在南斯拉夫经济中占决定性地位的公营企业,已经蜕化变质了。 

当时,南斯拉夫推行了一种所谓“工人自治”,其主要内容就是把国营企业交给所谓“劳动集体”自行管理,由企业自己采购原料,决定产品的品种、产量和价格,自己到市场上推销产品,自己决定工人的工资。

“三评”指出,在“工人自治”的招牌之下,南斯拉夫各经济部门和各企业之间充满着资本主义式的激烈竞争。所谓“工人自治”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打击竞争对手,为了追求利润,营私舞弊,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贪污行贿,封锁技术秘密,争夺技术人员,甚至利用报纸和电台互相攻击,这些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

“三评”指出,其实,铁托集团的所谓“工人自治”,也并不是真的让工人来“自治”,而是一个骗人的幌子。实行“工人自治”的企业,实际上是掌握在以铁托集团为代表的新型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手中。

在这些所谓“工人自治”的企业内部,经理同工人的关系实际上是雇佣同被雇佣、剥削同被剥削的关系。实际情况是,经理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经营方向,有权处理生产资料,有权决定企业收入的分配,有权招收工人和解雇工人,并且有权否决“工人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的决议。 

南斯拉夫报刊反映的大量材料证明,“工人委员会”只是一个徒具形式的“举手机器”,企业的一切权力都操在经理手中。

铁托集团自己也承认,在这些企业中,经理同工人之间不但工资悬殊,而且分红也悬殊。有些企业,经理和高级职员分得的红利比工人高四十倍。在某些企业中,一些领导人员领到的奖金总额,竟然等于整个集体的工资总额。

企业经理还利用特权,巧立名目,取得大量收入。接受贿赂、贪污盗窃,更是企业经理们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广大工人的生活是贫困的。工人的就业没有保障,大批工人因为企业倒闭而失业。据南斯拉夫官方统计,1963年2月失业者的人数,就相当于在业总人数的10%左右。每年还有大量工人到国外去打工。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政治报》承认:“在某些工人和职员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鸿沟,工人把职员看作吞掉他们工资的官僚”。

在论述南斯拉夫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性质的时候,“三评”提出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备指导作用。“三评”指出:

根据社会主义各国的一般情况,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中,国民经济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国家政权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消灭的政策,还是采取放纵、扶植和鼓励的政策。这是判断这个国家朝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还是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据。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辞,说我们现在搞私有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跟列宁当时搞的“新经济政策”一样,跟毛主席建国初期的“公私合营”一样。实际上,一样吗?我们用“三评”当中这段经典论述来衡量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三评”最后指出: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的复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的历史教训。 

它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斗争,还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它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不仅在没有掌握政权的时候,有可能被工人贵族所把持,蜕化成为资产阶级政党、充当帝国主义的奴仆;而且在掌握政权以后,仍然有可能被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所把持,蜕化成为资产阶级政党、充当帝国主义的奴仆。 

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并不一定要通过反革命政变,也不一定要通过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它还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集团的蜕化变质来实现。 

“三评”指出:

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的复辟,可以擦亮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眼睛,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看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就不能说,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消除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三评”最后说:苏共领导大吹大擂地说,他们那里已经消除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了,已经建设共产主义了。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正在从各方面学习南斯拉夫的榜样,他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极端危险的道路。这使我们十分担忧,也使我们十分痛心。

 

编辑:悠悠我心

来源:人境网

0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2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