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困境(中)——阶级固化与心理挫败

 

文/吃豆人 

 

三、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垄断——阶级固化的端倪          

我们的这位工人同志,小学毕业之后便辍学打工,这同样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东西,不但是明文禁止辍学,更是明文禁止雇佣童工。我想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在此之前我还认识另外一个网友,初二便辍学并跟随其父亲(货车司机)跑长途。

越来越卷的选拔性考试、越来越薄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越来越高昂的补习班收费、越来越重理轻文,这是为什么?

越来越卷的考试是为了筛出足够的廉价劳动力,而其他的措施则是为了加大金钱投入在这些所谓公平公开的考试当中的权重。当我们嘲讽职业学校的种种乱象,嘲讽在中考当中就被筛掉的那50%学生,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真的是他们咎由自取吗?

而那些从小便拥有着我们所无法企及的教育环境、物质条件和社会氛围的那些人,长大之后还要趴在我们身上去吸我们的血,吸完之后还要嘲讽我们两句,去说我们不够努力,他们是不是做得太过了?凭什么有的孩子生下来便是金山银山,而有的孩子生下来却要独自默默地承受这个社会当中一切的阴暗呢?

如果说连明文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和工人提升职业技能的权利都正在被剥夺,都正在被金钱所垄断,这些人还有什么资格跟我提人人平等。阶级体系正在固化,不得翻身的人将永远不得翻身,而一旦阶级固化那么阶级矛盾的调和将变得更加不可能,美国底层的种种乱象早晚有一天会发生在我们眼前。

不要把生产关系当作是纯技术的关系或法律关系。

——阿尔都塞《论再生产》

把劳动的社会—技术分工说成是纯技术的分工,只不过是一种无耻的谎言,一种虚假的预设:工人子弟和资本家子弟在教育起点上是一致的,二者进入社会后的技术分工是一种绝对中立的结果。这种奸险狡诈的预设早已无数次被赤裸裸的现实所反驳。当下,农民工的子弟再怎么奋斗,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阶级跨越(极少数个例这里不讨论),而资本家的子女接受盘剥工人才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日后都将成为奴役工人的抹毒的匕首,他们大学一毕业,学历符号一装点,摇身一变就又成了资本家,还说什么纯技术的分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学家们乐此不疲地鼓吹这种无耻的谎言,说什么“社会不需要适应你,过得不好就是你不够努力学习,就是你能力不够。”用卑鄙的论调掩盖劳动社会—技术分工背后的劳动阶级分工,不过是因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只有在对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才能形成,而一旦让工人意识到劳动的社会—技术分工根本不是纯技术的分工,不仅自己的弥天大谎会被戳破,对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垄断也将面临威胁。

四、工人的心理健康与消费主义    

工作的挫折感使人们转而逃避到消费主义中去,它正是官僚集团有意识地予以鼓励的,相对于劳动者自我管理来说,前者是较小的罪恶。

——厄内斯特·曼德尔《权力与货币》

“劳动最光荣”的口号已经不合时宜,是一种无耻的欺骗。资产阶级一方面大力宣扬这个口号,另一方面自己不劳而获,享受肆意盘剥的快感,同时还对无产者维权失败发出酣畅淋漓的狂笑。    

资本主义下的工人劳动不仅不光荣,而且是一种被社会歧视的耻辱(“你不好好学习,下场就和他们一样!”),活着的时候感到痛苦,死了之后没人记得。在生与死之间,在被资本完全榨干之前,无产者感受到的只是无尽的挫败。如果说劳动者光荣的标志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并且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治疗,那么为何不让所有鼓吹“劳动最光荣”自己却不劳动的人也患上心理疾病呢?正是后者的残酷剥削带来工人的心理困境。

另一方面,与社会漠视、职业歧视相伴的是消费主义的浩荡潮流。消费主义对商品交易进行了疯狂的包装,夸大其形式而扭曲其内容,以使普通人臣服在物欲面前。在如此恶劣而不受拘束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所谓“等级层次”,而无视内心世界的建设,更无从谈起对社会问题的凝视了。消费主义不仅转移了人们的视线,还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辅相成,大行其道。集体齐头并进转变为个人的恶性竞争,贫穷也成为原罪,“两极分化”这一问题被拆散后四处飞落,成了工人们无可奈何、默默承受的代价。社会达尔文主义甚至被其受害者(广大的工农群众)逐渐认可,并拿来教育后代。就这样,消费主义让纯洁的东西被埋没,让腐化的东西肆意上扬。

数据来源:王天星,张建设.一线建筑工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建筑工人,2021,42(03):31-35.

注:此调查选取河南省2家知名企业施工现场的一线建筑工人为对象,发放问卷 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

调查对象 SCL-90 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极显著意(P<0.001)(表 1)。    

SCL-90 各项因子正常参考范围用常模的平均分加上一个标准差来界定,高于此标准为异常。

因子异常人数及比率依次为躯体化 100人,占 65%;强迫症 39 人,占 25%;焦虑74 人,占 49%;忧郁 26 人,占 17%;人际关系 50 人,占 33%;精神病 42 人,占28%;偏执 36 人,占 24%;敌对 43 人,占28%;恐怖 63 人,占 41%。

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一线建筑工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王天星,张建设《一线建筑工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以一线建筑工人的情况为例,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劳动带不来任何幸福的生活,在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中,在资产阶级每一天发动的阶级斗争中,无产者要么走向死亡(富士康13连跳),要么走向麻木绝望,据引文作者的调查报告,无产者的心理疾病一方面来源于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劳动权益缺乏保障,或者应该说这两者是等同的,经济政治上的无权造就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后者又使工人时刻感受到作为城市边缘人的自卑。当工人想要用法律维权时,看到的是对自己充满恶意的程序障碍,只有在下班之后的消费中,在其他同样被压迫工人的服务中,他们才感受到一丝作为体面人的快感。而在工厂中等待他们的不过是监工的咒骂与高扬的皮鞭。

小三权的被剥夺,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困境。工人们的任何自发斗争都是违法的,都是违背资产阶级的法。

那么难道只有逃避,只是麻木,陷入消费主义与自我欺骗,无限地延迟对现实的反抗吗?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旗秧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5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