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是如何窃取社会主义旗号的?

 

文/章北海

 

长期以来大家有个玩笑说国社也是社,意思是纳粹德国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名字上也顶了个社,如果只顾名思义的话,当然会算进社会主义的分支,纳粹这是个德语缩写:Nationalsozialistische。

上学时候的我只能顾名思义,所以百思不得其解,这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德国的名字上也带有社会主义,两个国家干嘛还要打仗呢?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怎么搞出世界大战,被全人类钉在耻辱柱上的?

后来读了历史有了最基础的政治概念之后才明白,纳粹是如何挑着左灯向右转,窃取社会主义旗号的。

大家都知道德国是欧陆哲学的中心,这里也诞生了马克思,可以说德国在当时的欧洲虽然经济水平不是最好的那一批,但是在哲学和政治学的水平上却是第一梯队的。

同样的德国的工业未必是最顶尖的,但是德国的啤酒确实是一流。两相结合优势互补之下,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群众养成了在啤酒馆里面键政的习惯。

而且啤酒馆属于平民消费,天然聚集工人、退伍军人、小店主等目标群体,1918年德国战败以后,工人下班后在此议论生活,退伍老兵搞战友会,小店主抱怨经济环境。历史定位非常接近于中国的茶馆。

且说1919年,有个德国人叫安东·德莱克斯勒,他在啤酒馆里边就搞了个小组织,叫德国工人党,你别看这名字起的大,实际上德国工人党当时是个铁路工人小组织,没多少人,大伙也干不成什么事,每天最多的也就是下班喝点啤酒键政。

直到1919年一天,啤酒馆里边来了个年轻人,应该说这是一次命运的相会,阿道夫希特勒作为陆军下士,被指派到这里负责进行监控,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内政局动荡,各种政治势力活跃,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极右翼团体牛鬼蛇神满街跑,特别是啤酒馆里这帮没事干天天就键政的小伙子更是重点监控对象。

你要知道沙皇已经被革命党拖出去杀全家了,万一这帮小伙子搞赤化可怎么办?所以希特勒受军方指派,潜入德国工人党,观察该组织是否具有极端倾向。

结果希特勒一来就发现,这他妈确实党如其名,是个工人党,但是这帮铁路工人不能说跟左派南辕北辙吧,但至少也是一点关系没有。

反而这帮铁路老保每天键政的主题就是,别的国家靠殖民地吃的盆满钵满,德国也要有蓝天下的土地,德国人要为德国争取生存空间!德意志你崛起罢!德国之所以打输都要怪犹太人!境外势力每天都在不遗余力地破坏我们的国家。

希特勒和这帮键政人一拍即合,本来希特勒就是个民族主义者,你让他潜入左派卧底可以,但让他接触右派,那叫一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过了几个月,兵也不当了,直接退伍加入。

在希特勒的高强度键政之下,德国工人党迅速吸收了他的申请,刚才已经说了,在希特勒加入的这个时候,德国工人党还是个小党,一共就那么几十号人,彻头彻尾草台班的一个。

到了第2年1920年,他们才想起来办党员证,给希特勒的党员证号是555,这并不意味着党里有几百人,而是为了充人数,号码从500号起跳,希特勒算第55个加入的。

当时的1919年,德国发生了十一月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罗莎卢森堡也死于这场斗争。苏俄在一旁已经崛起。德国左面受到工人运动的威胁,右面受到资产阶级政党民主诉求的压力。

俾斯麦之后的德国政坛有一个重要共识,右派固然值得警惕,但主要还得防范左人,那怎么样才能彻底地防止左呢?当然是自己来占据左派的生态位,反过来污名化左派,说他们都是德意志民族的叛徒。

1920年,DAP在希特勒主导下,以6万马克买了一家报纸,更名为《人民观察家报》,自此,DAP掌握了舆论工具。他们完全贯彻了上面所说的方针,德国工人党不代表工人,人民观察家也不代表人民,键政内容和这帮人在啤酒馆里谈的内容差不多,要么就是我和我的德意志祖国不可分割这套国家理论,要么就是攻击左派,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代表人民,都是领了苏俄的金卢布在侵蚀德国。

一张报纸的价值不在于它报道什么真相,而在于它让人们相信什么。

也是在这一年,希特勒取代了最开始的创始人安东,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取得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名字,实际上1920年纳粹党刚刚出现的时候,同时出版了一份提纲掣领的纲领文件,25点论纲,这其中有非常多的观点来自于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分配上是非常左的。

第十三条,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七条,要求包括无偿没收在内的激进土地改革,要求废除地租,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要坚持以对土地和大工厂进行国有化,为公民带来分配公平,可以说非常反资本主义。

但是在政治和文化上纳粹就展现出来极右翼的面目,不光极力排斥犹太人,连犹太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就是共产主义也要排斥,还要求建立极端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来实现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意志,对于文化和新闻实行全面的审查制。

当时的德国,认为民主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社会制度,会使国家政策制定变的更加混乱和无效,进而会影响到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能力。

所以纳粹的这个所谓民族社会主义或者国家社会主义,他的经济政策上是受社会主义影响的,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极右翼的,主张民族共同体至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主张国际主义和人民民主的传统马克思社会主义相对。

这种意识形态的缝合是非常具有蛊惑性的,哪怕在当代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因为绝大多数人是能意识到自己的经济困境在于私有制,但你要让很多人理解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什么又要弱化民族叙事,团结和尊重别的民族,对不起,做不到,凭什么不能是我的民族作威作福,骑在别的民族头上拉屎?

经过了几百年的私有制和民族国家建构,这种经济左社会右的意识形态过渡起来是非常丝滑的。

为什么说是蛊惑性而不是鼓动性,因为这种形左实右的意识形态是不能长久的,纳粹嘴上跟你说,我们要节制资本,我们要让德意志的中产阶级富裕起来。实际上呢?

篇幅所限,我们跳过中间十年的时间,快进到1933年纳粹上台,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魏玛共和国来了个年轻人,是个苦出身。维也纳画过画,慕尼黑打过工,世界大战服过役,工艺兵一体,玉是好玉,就是兴登堡太老,弟子太年轻。

他们首先就是要取缔工会,所有的工会运动必须在纳粹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1933年5月2日起,在纳粹政权高调庆祝完第一个德国五一劳动节以后,就指派冲锋队和纳粹工会成员占领了自由工会的办公地点,没收了自由工会的财产,还拘捕并虐待了自由工会的领导干部。5月10日宣布立法解散自由工会,将所有的自由工会强行合并到统一的德意志劳工阵线中,同时也取消了工人罢工的权利。

当然纳粹的工会有没有用?还是有点用,比如工会下属有Kraft durch Freude(力量来自欢乐)给工人搞点福利政策。组织工人参加免费或廉价的度假计划,看看电影,搞点福利政策和阶级调和还设计了汽车给工人阶级,这是大众汽车的前身。

至于激烈的阶级斗争,罢工和游行?那个对社会破坏性太大,你们工人还是不要搞了。这就是团结,听老大哥对你说。

之所以说纳粹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蛊惑和骗局,就是因为,纳粹党的“左翼经济政策”只是宣传口号,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和大腿,不可能往两个方向走。最后,经济政策向右翼意识形态妥协,德国的所谓国社,实际上是极权主义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左实右不能长久,很快左的部分就会被吞噬掉。

恩格斯1880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批判过德国政府的政策,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只是资产阶级管理经济的形式变化,并未改变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列了。

能这样算吗,回答我!恩格斯的意思很明显了,国有化和公有化不是神奇按钮,按下去你就是社会主义了,终是要看这个经济基础是不是为广大无产者服务的,最后是变成了普惠的电力和教育,变成了村村通公路,变成了脱贫攻坚的指出,变成了兜底的社会福利,还是变成了扩张的工具。

只搞经济基础的公有化和阶级调和,不搞文化政治的进步,只要强调自己德意志民族的特殊性,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哪有那么多不一样?

你纳粹德国,新闻和舆论是要强力审查的,反对活动是要强力镇压的,权力运作是靠国会纵火嫁祸共产党阴谋篡夺的,连工会都是不能允许你运作的,这种社会环境当然不能允许纳粹党自己许诺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长期存在并运行下去的。

斯大林模式至少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都是要求进步的,只在政治上相对偏右,后来苏联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种模式不是长久之计。而纳粹文化上极右翼,政治上极右翼,嘴上说要实施国有化国有化,这承诺注定是无法兑现的,如果这也能算社会主义,那泰国的君主制估计也能算社会主义了。

当然,纳粹一开始是靠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宣传起家的,党内有没有吸收一些真正觉得要搞点社会主义的人?当然有,比如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和奥拓施特拉塞两兄弟,现在大家一般说起来是特拉赛主要指的是哥哥格雷戈尔·施特拉塞。

施特拉塞论起资历来并不比希特勒在纳粹党内差,他1920年入党,也是老资格,领导了德国北部特别是柏林地区的纳粹组织发展。

施特拉塞兄弟的意识形态,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太强调国际革命了,不尊重德意志本民族的利益,马克思又是犹太人肯定有阴谋,德国人不能当犹太人的达利特领班,要搞就得点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施特拉塞就曾经认为希特勒和资本主义妥协太过了,接近“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领导圈子”。

但希特勒很快就露出了自己的本性,在1930年前后纳粹党逐渐膨胀之后,纳粹党迎来了自己的选择窗口,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到底是强调自己的社会主义属性,还是强调德意志民族的独特性,这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了。

希特勒的回答是,向右走,清理党内左派和反对派成为了希特勒的重要课题,长刀之夜既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又包含着深深的意识形态冲突。

而至于施特拉塞兄弟,弟弟奥托于1930年7月4日退出了纳粹党,并出版了他的小册子《社会主义者离开纳粹党》,长期流亡海外,战后回到德国,这辈子还算得了善终。而哥哥格雷格尔施特拉塞选择继续效忠于希特勒,及其击落,最终在1933年的长刀之夜当中被当做党内反对派谋杀。

到底怎么在德国建设社会主义,可能是施特拉塞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民族革命”,可惜后来被长刀之夜清洗了。

另一个被清洗的对象是冲锋队头目罗姆,当年和希特勒一起发动啤酒馆暴动,一起蹲班房的他当时掌控300万冲锋队员,公开要求将冲锋队改组为“人民军”,甚至扬言要二次革命。但对希特勒而言,意识形态只是工具,纳粹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种族主义的幌子,冲锋队和施特拉塞的反资本都曾用于吸引民众,但掌权后再搞这一套,那不成了造自己的反?罗姆和施特拉塞这时候就不再是亲密战友,而是狂飙突进路上的绊脚石了。

自此,纳粹在向右转的狂飙之路上一去不复返了。纳粹的“社会主义”在希特勒的大棋里,不过是欺骗无产阶级的幌子,反资本实际上是只反外国资本,至于本土资本家是纳粹的执政盘,怎么可能真的拿他们开刀。

1933年,德国人每周平均工时为43小时,而到1939年则增长至47小时。

而那些早年追随希特勒,在啤酒馆里键政的反资本斗士,他们至死都没明白,自己砸碎的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资本主义的锁链还是捆在自己身上。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章北海的自然选择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司马南事件"透视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