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企业家”的变迁看打工人的觉醒

 

文 | 巴亦巴

今年2月,京东集团打响了进军外卖行业的第一枪:宣布将会给全职骑手缴纳社保。近日,京东发表“檄文”声讨竞对平台美团,强烈指责美团外卖平台实施“二选一”垄断策略,压榨骑手,不正当竞争。随后,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化身外卖骑手,亲自给客户送外卖,事后刘强东还请骑手们吃火锅。期间,刘强东向一旁其他两家平台的骑手敬酒,并喊话:“欢迎加入京东”。这一系列事件成为了近日的热点话题。尽管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但仍然有许多网友为刘强东及京东集团“点赞”,甚至认为刘强东是“有良心的人民企业家”。

“人民企业家”,一般是民间对一些有良好社会声誉、承担社会责任、在领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家的称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一方面,大量的国有企业被出卖给私人;另一方面,以“个体户”为起点的私人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许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家,但能被称之为“人民企业家”或者“民族企业家”、“人民富豪”等类似称呼的人却并不是特别多。2023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一档节目中称“我不是资本家,我是企业家”,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家和企业家概念的讨论。

企业家和资本家的概念,的确有所不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资本家或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阶级。而企业家一般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他们有可能是企业所有者本人,也有可能是所有者雇佣的职业经理人。根据概念,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第一种类型的企业家在实际上完全就是资本家本人;而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家,虽然并不拥有企业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且受雇于企业所有者,甚至更像无产阶级,但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生产资料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是作为资本代理人的资本家的代理人,是“人格化的资本”,实际上也是资本家。可见,虽然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但是在实际社会生产中,资本家和企业家的身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资本家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资本家。

那么,为什么许多像宗庆后一样的资本家,拒绝承认自己是资本家,而强调自己是企业家呢?

新中国是从革命中诞生的国家,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也是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两次革命推翻了包括地主和资本家在内的一切剥削阶级,“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家阶级,从此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了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敌人形象,是万恶不赦的专政对象。因此,资本家这个词语对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人民来说,带有一定的情感道德色彩。因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资本家们纷纷拒绝带上资本家这个罪恶的标签,不断强调自己的企业家身份。而许多群众认为,只有为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压榨工人的企业家是资本家,而为员工谋福利、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则被认为是“人民企业家”。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四十多年来几代“人民企业家”的历史变迁。

由于“人民企业家”是随着市场经济出现的,所以第一代“人民企业家”,大概崛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前十年。这一代“人民企业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宗庆后以外,还有联想集团的柳传志等人。柳传志和宗庆后的发迹史比较类似,他们都是从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中开始,后来都吞并了国有企业,走上了“成功之路”。特别是柳传志和联想集团,由于生产出了中国自己的计算机,分别被认为是“民族企业”和“民族企业家”,柳传志更是有“中国当代企业(家)教父”之称。然而,柳传志的风评后来急转直下,被批评为“侵吞国有资产”,甚至从“民族企业家”转而成为“卖国贼”。

对柳传志这一代“人民企业家”的吹捧,代表着人们希望自己也能够复刻他们的“成功之路”。改开初期大量国有企业承包出让、破产转卖给私人,人们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企业,从而发家成为“先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人们也不再抱有这样的期望了。

2010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第二代“人民企业家”,以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为代表。这一代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属于“白手起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这与第一代“人民企业家”靠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发迹有所不同。尤其是马云,在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创业初期的艰苦故事,比如著名的马云为省钱吃了几个月泡面的故事。马云由于创立了电商平台和以及移动支付,也被人们冠以“人民企业家”或“人民富豪”等称呼。然而,随着马云说出“商业就是最大的公益“,”996是修来的福报”等言论,经历了几十年市场经济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崇拜的“人民企业家”竟然是一个鼓吹“剥削无罪,压迫有功”的可憎之人,伴随着人们的愤怒,马云很快就跌落神坛了。

 

对马云这一代“人民企业家”的吹捧,代表着人们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白手起家,走向成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级跃升,于是人们对于复刻马云们的“成功之路”也渐渐地不再抱有期待。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以刘强东、于东来为代表的第三代“人民企业家”。这一代“人民企业家”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为员工提供了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除了最近京东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以外,于东来的胖东来集团也以“高福利,高工资”著称。尽管他们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但目前总体来说在普通群众心中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而人们对于“压榨员工的是资本家,有良心的是企业家”这样的朴素认知也是在最近这个时期开始盛行的。

对第三代“人民企业家”的吹捧,实际上代表着人们对于自己能够发家致富不再抱有期望,转而希望自己能够在底层生活中有足够的福利和保障并为此斗争。

“人民企业家”的变迁史,也是一部打工人的觉醒史。从“团结一致向钱看”到“先富带后富”神话的破产,一代代“人民企业家”跌落神坛,冰冷的社会现实一步一步地打破了打工人们渴望成为“人上人”的幻想。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为老板服务的“打工人”,甚至是人都不如的“牛马”。打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地位,打工人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打工人们正在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当前,人们对第三代“人民企业家”的吹捧方兴未艾,打工人们还停留在渴望出现更多的刘强东、于东来为自己提供高工资和高福利的阶段。当然,对第三代“人民企业家”的吹捧,实际上是打工人借机反对更黑心的资本家所做的舆论斗争,属于是矮子里面拔高个,正是因为“黑心资本家”太多而“人民企业家”太少,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人民企业家”的吹捧,这种吹捧正是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斗争,反映出打工人们的阶级觉悟。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企业家”们之所以能够给予打工人高工资、高福利,恰恰是因为他们从打工人身上掠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如拥有三大电商垄断平台之一和庞大物流供应链的的京东集团,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158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46.6亿元。对京东集团来说,给骑手交社保并不是什么大钱,反而能通过这种策略吸引更多的骑手,从而抢夺更多订单,赚取更多的利润。试问,如果不是打工人为“人民企业家”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商品和服务,仅凭“人民企业家”们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营管理劳动”,能够赚取如此巨额的利润吗?正是打工人养活了“人民企业家”,而不是“人民企业家”养活了打工人。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打工人因为阶级觉醒而追求福利保障外,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要求企业不能像过去的血汗工厂那样极端地压榨工人。高工资高福利的待遇,实际上是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进一步赚取更高利润的商业策略。因此,如果要促进打工人们进一步地觉醒,就应当打破人们对第三代“人民企业家”的幻想。

随着打工人们逐渐破除对一代又一代“人民企业家”的迷信,他们终将意识到:不值得信任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资本家,而是整个资本家阶级!

随着打工人们发现自己再也不能通过阶级跃升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地位时,他们也将会意识到:阶级应当被消灭了!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深耕纪”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4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