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土改——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征文选登(16)

文/林间

 

 

我儿时出生生活在小城市,对于土改的记忆,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段话,没想过土改和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似乎,历来考试中涉及土改的内容也不多,也没能因为考试更多的了解土改,那么真实的土改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次,有缘认真阅读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感谢丁玲的创造,小说中的质朴与真实基本可以当做历史纪实来看。桑干河是华北平原上一条不大的河流,沿河流分布着村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描述的村庄是华北平原桑干河边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丁玲于1946年6月亲身参与了土改工作队,深入了桑干河畔的温泉屯,她在温泉屯的18天里,她与农民同吃同住,参与土改工作,以“当时当事”的视角记录了农村的变革过程。

 

作品涉及的人物较多,众多人物彼此关系错综复杂,如恶霸地主钱文贵的哥哥钱文富是地道的贫农,儿子钱义参加了八路,媳妇儿是富裕中农顾涌的女儿,村治安委员张正典是他的女婿,侄女黑妮是村农会主任程仁的心上人。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正是乡村社会的现实写照,也体现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
作品展现了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反应了当时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土改政策的理解和行动,即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农民在土改过程中的纠结和反复拉锯,从迟疑、犹豫到觉醒、欢喜的转变过程;也展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的成长与局限。
   第一次阅读丁玲的作品,她用泥土般质朴的笔触为我们呈现的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如党员干部章品的果决,杨亮的务实,文采笔记本上工整的阶级分析;抗联会主任张裕民深夜抽旱烟时的叹息,农会主任程仁面对旧情人时的矛盾;地主钱文贵像藤蔓般盘根错节的算计,赵得禄颤抖着接过土地证时的泪光,李子俊女人在果园里"恨不能把树都砍光"的偏执,在历史河流的波纹里照见了人性最本真的模样。

 


如何理解土改?如何认识土改?土改对我们个体和国家的影响是怎样的?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土改前后的时间段,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土改最初1946年5月在解放区开始,以颁布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底基本结束。

1946年5月4日**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标志着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正式启动。这一文件实施“耕者有其田”,强调通过清算、减租、献地等方式从地主手中获取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45年国共谈判到1946年6月**
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总兵力约430万正规军,加上收编的伪军,总人数达500万以上。
解放军总兵力约127万,分散在各大解放区和根据地。

1948年6月**:(土改进行时)
  国民党军总兵力365万,其中一线兵力174万。
  解放军总兵力增至280万,通过俘虏转化(80万国军士兵加入解放军)、新兵补充(110万)及伤员归队(45万)实现快速扩编。
丁玲于1948年6月完成全书。

**1949年1月**:
  - 国民党军总兵力降至204万,解放军增至358万。
土地改革激发农民参军热情,解放区人口从1.36亿增至2.35亿。
从上面的数据中,明显看出国民党力量与解放军力量此消彼长。

1950年《土地改革法》实施期间,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

上面国共两党力量的此削彼长,是怎么发生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
毛泽东在总结解放战争胜利时明确指出:“我们的胜利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分得土地的农民)打胜的。”

这让我们意识到,土改不仅是经济改革,更是政治动员。在中华大地上,在土改中,每个个体生命中每一个微小角落的微小进步最终汇聚成新中国不断前进的恢宏历史。通过土地分配,共产党将农民的利益与战争胜利紧密绑定,形成了“保家保田”的共识。这种紧密绑定也是50年代抗美援朝取得战略胜利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最早看到了中国乡村中大量存在的贫农潜在的力量,通过干部的深入群众的细致工作(桑干河上有详细的描写),将中国大地上散落的大量潜在的贫农力量通过组织工作凝聚起来,形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的摧枯拉朽之力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一次次的被验证。毛泽东从来没有想利用这股力量获取个人的权利、财富,声望;他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他把所有的胜利归于人民,首次喊出“人民万岁”,并将新中国一切的政治基础都篆刻上人民的印迹。

斗转星移,历史螺旋式前进,七十多年过去,今天的中国社会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经济经历快速发展后遗留下很多潜在的问题,埋藏着危机。现在的中国社会已呈现高度原子化,大多数城市居民对邻居的状况都知之甚少,即使在社区微信群筹划业主委员会,响应参与的人也极少,虽然对物业各种不满,但对业主委员会能改变什么,大多不抱希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是一条现实的处事原则。看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描述,像级了土改工作组进村时,大多数个体处于不信任、迷茫、观望状态的心理。

现代社会处处能感受到的是金钱的力量,小学生都知道可以花钱请同学帮忙写作业。顾涌、钱文贵式的人物在当今的社会都有机会发财致富,因发财也会收获很多奉承和羡慕甚至荣誉,被标榜为成功人士成为社会楷模?如果投机比诚实劳动带给人更多的财富,还会有人愿意踏实的诚实劳动吗?
共产党能掌控金钱的力量吗?还是任由资本掌控?

毛泽东曾经在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家中,通过发挥共产党员先锋队的作用,组织群众,通过土改凝聚人民力量,赶走趴在中国土地上的吸血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辉煌胜利,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现代化的今天,希望中国共产党发扬土改精神,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2025年5月12日于广州

 

 

 

编辑:红星闪闪

来源:人境网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3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