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社会模式和左派幼稚病的一些感悟

 

文/启华君

 

本雅明(编者注: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左翼知识分子)批评他们(知识分子们)对资产阶级的暧昧态度,认为这些“左翼忧郁”者仍然沉醉在传统知识分子的旧梦中,妄图用人性和爱心美化世界,粉饰现实,主张放弃阶级斗争。

这不仅是二十世纪初及中叶,世界各国知识分子们的摇摆现实,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所谓“模糊阶层”和知识分子们的先行演绎。现在很多人批判一些法案为修正主义,认为一些政策完全体现不出社会主义本来的面貌,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将彻底的全部生产力都投入革命斗争,消灭阶级敌人的主张定义为真实的,正统的社会主义;也不能将西欧式的全民福利社会体系定义为超越了斗争思维而“自发过渡”到了更高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

归根结底,我们不应该仅仅从革命方式或者说生产资料的集中过程来定义这个社会体系与意识形态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也不能仅通过这个市场环境下无产者的福利待遇来评判这个社会体系是否更贴合人权社会。我们应该从本质出发来进行分析:通过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和生产力所创造出的价值最终归属来评判他是否走上了修正道路。

正如原始氏族公社为自发地共产主义社会一般,可能这个氏族社会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肉强食现象,但从宏观层面,他内部本质上不存在阶级划分更谈不上对立问题,因为都是无产阶级,生产资料为氏族公用,都是通过劳动来换取生存必需品;从微观层面,他将部族劳动成果进行公平分配以支持氏族进行下一次生产活动。所以,我们不能从其没有人权保障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来否定其不属于一种共产模式,相反我们还应该承认这种共产模式来反思工业信息化时代下生产资料日趋集中的问题。

而另一个模式,大航海时代的海盗公有社会,我个人则认为就不能将其定义为一种共产模式。海盗们看似在船上采取按劳分配和民族平等策略,但从微观上上海盗的财产分配仍是在生产资料占有多寡的基础上进行等级配给;在宏观上的民族平等却是在劳工阶层(战士、苦力)中的平等而非广泛性的全船各阶层间的平等,也就是说阶级剥削客观存在于海盗船的社会系统内。所以我们能够因为海盗率先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族平等和看似公平的按劳分配就将海盗定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先驱吗?很显然并不能。

因此,消灭阶级不平等的阶级斗争是必要的,消灭财富不平等的按劳分配也是必要的,消灭愚昧和专制精神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的百花齐放也是必要的。只有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社会主义发展才能稳步向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迈进。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免要利用资本因素,但这并不等同于走向修正。仍然是需要通过本质分析来辨别,就如同主张放弃阶级斗争和降低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逐步弱化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则在目前我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才是真正等同于放弃阶级斗争!

但往往一些理中客的“批判”其实恰恰应证了列宁对于左派幼稚病的批判:总是盲目地扩大化消极因素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采用辩证法但却又以机械的视角来批判等。这些面往往就会引导左派与左翼知识分子走向消极或者灭亡!

诚然,在当今的市场导向下,许多事情都并不符合人民预期,也有许多不好的现象出现在人民内部。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还有很多更深层的因素。因此,我们无产者们所需要的就是认清自身定位,真正辩证地,摆脱经验主义和主观盲目来批判一些问题,而不是仅仅批判市场经济或者一些生产配给方式与生活资料的配给方式。应该抓住核心:权力归属、生产资料归属、最终价值归属问题来评判。

无产阶级和左翼知识分子只有脱离一些幼稚病才能真正成长!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无产者笔记薄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4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