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学生公开举报协和了!

 

文/章云苏

 

借着董小姐的东风,协和已被架在了篝火上。

4+4风暴尚未平息,一个2024年协和考研学生站了出来,公开发视频举报,将这所顶尖医学院推向风口浪尖。

他讲了这么几个问题:

1、协和面试前强制调查了所有考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和子女的工作单位与职务。

2、复试笔试所有考生20个人没有一个人及格,这不符合“难度适当”的规定。

3、笔试最后一名14分(满分50分),面试成绩接近满分,被协和录取。

4、面试要求不少于15分钟,但实际面试仅为10分钟。

5、没有按照规定随机抽题、确定面试顺序。

 

 

公众对协和的信任危机已从学术公平蔓延至程序正义的核心地带。这个学生的举报,和此前大家质疑协和“4+4”的落点——特权通道,带有某种一致性。

先说考研的家庭背景调查。这是“学术筛选”的必要程序吗?还是说是在进行“权力筛查”?

举报人指控协和在复试前强制调查考生父母、配偶、子女等亲属的职务信息,看上去的确已经偏离教育公平初衷,有将研究生录取沦为“关系户筛选器”的嫌疑。

协和官方未公开说明此类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参考协和“4+4”项目争议(如董小姐家族背景),公众有理由怀疑此举是为筛选“有资源”的考生预留操作空间。

在复试主观评分占比高达50%-70%的规则下(如协和肿瘤学专业初试与复试成绩5:5计算),若叠加家庭背景信息,可能形成“隐性加分项”。

当面试官知道考生父母是院长或院士,打分还能客观吗?

202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逆袭”事件。一名初试成绩为331分的考生陈同学,在复试中以90.86分的高分逆袭初试成绩390分的考生,最终被录取。协和以“科研能力优先”回应质疑。

此次举报中,笔试全员不及格、最后一名考生却以面试接近满分逆袭,却未提及其学术成果,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举报所称“20名考生笔试无人及格”“最后一名笔试14分(满分50)却被录取”,若属实,也会激发联想。

笔试作为初筛环节,若题目难度失控导致全员不及格,可能反映命题脱离考生实际水平,或存在故意压低分数为面试操作腾挪空间的嫌疑。  

协和面试仅10分钟(低于规定的15分钟)、未随机抽题等程序瑕疵,叠加笔试低分者面试高分的极端案例,令人怀疑考官的自由裁量权已被滥用。

这与董小姐事件中“4+4”项目推荐信制度不透明等问题形成呼应。

笔试设定高门槛排除普通考生,再通过面试主观评分让“目标人选”逆袭,最终以“综合素质考察”为名合理化结果。这是一种新型套路吗?

最后送给协和一句鲁迅体警告:

我翻开中国医学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悬壶济世’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拼爹’!

协和应该是医学殿堂,不能是权贵俱乐部。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不正确公众号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1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