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阀之外,还有科阀、画阀在悄悄垄断中国的社会资源
文/倪刃
提起“学阀”二字,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些披着知识外衣的掌权人士,坐拥资源、卡脖认证、批钱批项目,活得那叫一个滋润,似乎有学历就能封侯拜相。
但可别以为这只是学界独有的生态,放眼四周,一种更庞大、更隐秘的“阀族联盟”早已悄然成型:科阀、画阀,以及无处不在的资源垄断者。
在过去,“科学家”是多么神圣的称号。钱学森、邓稼先,谁不是倾尽一生,甘为祖国燃尽灵魂的楷模?
但今时不同往日,院士评选早就成了“隐形选秀”,比选秀还精彩——不过不是比能力,而是比关系、圈子、门路。
现在的院士评选资格,更多的是其背后的资源统筹能力,而远非只看科研本身的能力。
“科阀”,早已不是那个在实验室熬夜到掉头发的科研工作者,而是穿西装、打领带、满嘴“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技术”的“圈内精英”。
一些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手握的是“国家战略”,心想的却是“我徒弟评上了”或者“我儿子也快毕业了”。
据说有一些院士,手下带着几十个博士后,项目多得写PPT都要外包。论文?早就有枪手。技术?不懂没关系,会开发布会就行。
什么是先进技术,得他们说了算;什么是创新成果,他们评估;项目资金怎么分配,他们签字盖章。想搞科研你就得进他们的小圈子,否则,别说评奖,连实验室的灯泡都可能批不下来。
当一个科研体系的评价标准被少数人垄断,当技术成果变成“人情往来”的副产品,所谓“创新能力”就很容易成为他们的幌子,论文能飞上天,技术却落不了地。
再来说说“画阀”。现在绘画圈子有种潜规则:会画不如会混,画院不是画室是会所。
想办展?混圈子的能力因素远大于你画画的水平本身。
“画阀”这个词,你大概第一次听。但你一旦进入当下的艺术圈,那叫一个醍醐灌顶——什么叫“以画养权、以权养画”?看他们就知道了。
所谓“画阀”,就是掌握了书画评判标准、展览入口和艺术资源的那批人。他们往往头衔惊人:某协会或者某分会主席、理事,还有什么XX界杰出贡献人物……听着就像联合国秘书长都要敬他们三分。
但你真让他提笔画一幅,可能连手都会抖。
一些画阀的真本事,不在笔下,在酒桌上。画坛评奖,讲究的不是笔墨功底,而是“拜过哪位师父”“是不是谁的学生”“是哪年入的哪个画院”。
搞艺术?不如先搞定人脉。拜错师门,十年功力白练;站错队伍,一幅作品进不了展厅。
当然,基因还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爹是大画家,那你也一定是大画家,即便你根本就不怎么会画画。
因此, “画展”也成了权力展示场。有些“艺术展”里一幅画标价800万,画的是一条粗粗的红线配几个墨点,然后旁边一堆人点头说“极具东方哲思”。
你以为他们真看懂了?其实,他们只是在赌那张纸背后的关系网。
在画阀世界,这些展根本就不是给大众看的,也不是用来培养新的艺术家,而是用来给权力站台的。
美不是目的,名与利才是主旋律。
于是你会看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名家”,带着一帮“高徒”,占尽展览资源、讲座席位、政府采购的通道,而真正能画、愿画的年轻人,只能在地摊、网络、或者永远无人问津的小角落里默默挣扎。
文学界也一样,多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连出版发表的机会都没有,但“写阀”们凭着文字垃圾一年能出好几本书,还可以大张旗鼓搞“作品研讨会”。
其实从“学阀”“科阀”到“画阀”,本质上是同一回事:知识的世袭化、资源的圈层化、权力的隐性垄断。
就像古代的门阀望族,今天的“阀族联盟”们也拥有几大共性:
论资排辈,尊卑有序:你再有本事,不如人家“某某的学生”;
裙带成风,近亲繁殖:父子皆教授,师徒皆院士,开会像家宴,评奖像族谱;
掌握资源,决定标准:不是你努力决定你能不能成功,而是你有没有打入他们的酒局。
时间久了,这种现象会逐渐强化为一种文化基因,被下一代默默吸收。当每个人都笃信“拼实力不如拼关系,靠努力不如抱大腿”,那社会也将慢慢变质。
很多人解释:“这是中国特色的人情文化嘛。”
但如果连科研、艺术、教育这些应当是社会最清澈的地方都变成了利益的泥潭,那我们要用什么塑造民族的未来?
从来如此,便对么?
这些“阀”,不仅是在浪费资源,更是在损害科技、学术、艺术的发展根基,是透支一代人的信念与热情。那么多年轻人躺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阀”们已经让人失望透顶了。
哲学上有个概念叫“消极自由”。面对这些容易让人心灰意冷的现实,年轻人至少可以坚持不拜、不捧、不跪、不盲从。
让我们共同记住一句话:
真正的知识,是燃烧的自由思想之火,而不是权力世袭的香火。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黑噪音公众号
-
人境院举办2025读书写作夏令营启事
넶337 2025-05-15 -
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平
넶255 2025-05-04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219 2025-05-03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107 2025-05-02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554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450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621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559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4014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66 2024-08-21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396 2024-08-24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393 2024-11-15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67 2024-08-04
-
-
鲁迅与《沉默史》
넶22 2025-05-21 -
让平等思想照耀中国——读《西行漫记》|征文选登(20)
넶32 2025-05-21 -
学阀之外,还有科阀、画阀在悄悄垄断中国的社会资源
提起“学阀”二字,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些披着知识外衣的掌权人士,坐拥资源、卡脖认证、批钱批项目,活得那叫一个滋润,似乎有学历就能封侯拜相。
넶92 2025-05-21 -
高尔基:《母亲》第十九章〖五一节演讲〗
넶6 2025-05-21 -
-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219 2025-05-03 -
劳动节专辑⑩|当劳动节的红旗沦为特权阶层的遮羞布:从“肖董事件”看阶级固化之殇
넶191 2025-05-02 -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56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251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35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35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532 2024-11-14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32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82 2025-03-11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39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19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88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54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41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67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63 2024-07-24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七)
넶219 2025-05-13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六)
넶200 2025-05-12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五)
넶150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