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栏】老田:样板戏一点点极左的内容都没有

文/老田

 

彻底否定之后,很多官学两界的大腕,都说样板戏包含了政治上的极左,不包含任何文艺审美内涵。这个说法值得务实地剖析一下,样板戏多数表现革命战争和工农兵的工作与生活,在政治上没有丝毫激进与极左之处,在内容上驱逐了老爷小姐之类的,算是一个比较大的革新;但是,政治上守旧色彩则很浓,例如《海港》和《龙江颂》中间的敌人都属于“黑五类”那样的老式阶级敌人,与十年期间把走资派视为革命与生产的阻力的新政治认知毫无关联,反而与太子党的“黑五类-自来红”一类保守政治认识类似,从政治上品评,只能够说样板戏在政治上偏右或者传统,并无任何极左表现与含量。这其实一点点都不奇怪,文坛学界向来都是最乖巧的聪明人,在那里当台柱子,文革对这个方面的改变都不太大。

 

显然,说样板戏极左并仅仅从政治上扣帽子,然后简便地加以否定,体现了新时期文人的风骨——低于零——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文人所谄媚的权势群体只需要极低的认知水平,造个谣就能够满足官场需要,还不会被嫌弃廉价和低成本。换言之,新时期的文人无行,完美结合了官场那部分不读书不看报的准文盲水平,双方都很好滴满足了对方的需要。

 

美国学者安舟,在调查清华文革进程时发现,到了1970年代中期,清华已经发展出一股“拍马屁造反”的潮流——说前任领导的坏话同时谄媚现领导,聪明人谄媚权势的终南捷径,永远都不会过时和根绝。正是在这儿,我们看到了新时期无行文人及其谄媚权势的低投入现象的源头所在,关键是,此种低投入谄媚行为,还能够得到官场无保留的充分认可,由此也得以长期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至于样板戏本身,除了表现内容方面的革新之外——以传统戏剧的方式表现工农兵的斗争、工作与生活之外,还体现了好几代戏剧人的梦想玩法——结合中西洋乐器和多种形体、声诗表现艺术,特别是要结合多种地方戏曲的演艺精华,这个玩法早在民国年间就成为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梦想,其中王泊生作为旗手同志的早期老师之一,就怀有这样的职业最高梦想。

 

到了1960年代,旗手同志有条件把几代戏剧人的梦想付诸实践了,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的体制——能够低成本动员多个方面和地方演艺界的人财物,加以挑选然后总成,旗手同志恰好有那样的便利地位,帮助搭建了中西和各地方剧种表现艺术的“总成”环节——这个接近于商界的“全产业链整合”经营模式。其实,样板戏一点点极左的内容都没有,政治认识上远远落后于时代认识的进步,其内容革新体现了共产党作为革命胜利者和人民国家的艺术方向,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总成则反映了几代戏剧人的梦想。

 

显然,总成本身并不容易,足以带来质变。

 

编辑:红星闪闪

来源:人境网

0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5日
收藏

人境简报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专题】《五一劳动节》专辑

【专题】"南街村模式讨论"

【专题】"民左之争"回顾

【专题】关于"人性论"的探讨

【专题】"新潘晓来信"

【专题】"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0

【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和左圈人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