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者与革命队伍
文/王同志
副标题:革命者的诞生与革命队伍的“成长烦恼”
一
莫尔写《乌托邦》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报春鸟”。这个兼具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身份的英国学者,在目睹圈地运动“羊吃人”的惨状时,敏锐捕捉到资本主义萌芽里的血腥因子。他笔下那个没有私有制的理想国,像是封建社会铁屋子里第一声清晰的叩问。虽然这叩问来自旧阶级内部,却惊醒了后来人。
这很有意思,就像火种往往先在旧柴堆里迸出火星。资本主义诞生时亲手锻造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却先让旧阶级中的清醒者吹响了批判的号角。那些早期宣扬社会主义的进步学者,大多来自资产阶级或封建阶级,他们没受过太多剥削,却因目睹资本的罪恶而良心不安。就像站在屠宰场边的人,即便不是牲畜,也会为血腥气皱眉。
但这时候的“社会主义”还带着空想的雾气。直到工业革命的齿轮碾碎旧时光:蒸汽机的轰鸣里,工人阶级像被磁铁聚拢的铁屑,迅速凝结成庞大群体;通信技术让他们能互通声气,基础教育给了他们识字看报的能力,而资本的贪婪则把剥削推到极致。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时,无产阶级终于不再沉默。巴贝夫的后继者们拿起武器,魏特林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喊出暴力革命的主张,三大工人运动则如惊雷,宣告这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
革命队伍从来不是纯而又纯的水晶瓶。就像农田里总会长出杂草,当革命浪潮涌起,泥沙俱下是必然。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至今读来仍有警示意义。
抗战时期的延安,85%的人口是农民,工人只有二三百万人。这注定了革命队伍的主体是“泥腿子”。贫下中农虽然有革命性,却带着小生产者的局限——他们拥有少量土地,就像手里攥着几颗粟米,既怕被夺走,又偶尔幻想能攒成粮仓。至于占5%的富裕中农和富农,更是眼睛盯着地主的庄园,脚却踩在革命的门槛上,随时准备退回旧社会。
更复杂的是知识分子的涌入。当延安成为“革命圣地”,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背着行李赶来,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一度占到30%。这些喝着牛奶咖啡长大的年轻人,满脑子救亡图存的理想,却大多没见过真正的阶级苦难。他们的革命热情像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却容易蒸发。一遇到一点挫折,就可能从“革命急先锋”变成“牢骚制造机”。
这种成分的复杂性,很快在队伍里催生了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有的农民干部脱离生产后,把私有制的习气带进队伍,摆起“土皇帝”的架子;有的知识分子瞧不起工农,觉得“泥腿子”不懂革命理论,整天躲在窑洞里写空洞文章。就像一锅好汤掉进了沙子,不清理不行。
整风运动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搞“纸上谈兵”的批判会,而是让干部们卷起裤腿下农田,和工农群众一起种地、纺线、挑粪桶。当知识分子亲手摸过农民开裂的手掌,听过雇农讲述被地主剥削的血泪史,那些悬空的“革命理想”才真正接上了地气。就像把一块生铁放进熔炉,只有经过烈火淬炼,才能去掉杂质,锻造成钢。
三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革命还能和“QQ群”产生联系。但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组织成了新的“战场”。不少左翼青年活跃在社交平台,却常常陷入困惑:为什么群公告总是没人看?为什么讨论理论的帖子沉底,游戏攻略却能刷屏?
有人着急上火,骂学生“太懒”“小资产阶级动摇性”,这其实有点冤枉。今天的学生和1925年的“小资产阶级”早已不同。在教育普及的时代,工农子弟也能坐在教室里读书,用阶级出身给他们贴标签并不准确。这些被困在资本主义教育体系里的年轻人,能通过网络接触被淡化的革命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觉醒。
当然,他们身上确实带着“学生气”。革命热情像春天的柳絮,轻飘飘的容易飞扬,却缺乏扎根的力量。这不是因为他们“天生软弱”,而是因为他们尚未真正经历阶级斗争的风雨。就像温室里的幼苗,没见过霜雪,自然长得纤细。但别忘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职场,成为无产者或底层小资产阶级。那时候,他们今天在网络上积累的思想火种,可能会在现实的淬炼中燃成火炬。
四
面对这样的现状,急躁没用,得想办法“育苗”。
首先是织密组织网络。进步学生需要的不是生硬的“命令”,而是温和的引导。可以成立灵活的小组,让活跃分子担任组长,像串珠子一样把大家联结起来。别一开始就搞“委员会”之类的大帽子,先从具体的小事做起:翻译一篇理论文章,制作一组革命历史表情包,甚至组织一场线上读书分享会。小成就会像台阶,让人一步步登上更高的思想山峰。
其次是鼓励“出圈”。别总窝在“左圈”里自说自话,去豆瓣小组、B站评论区、知乎问答里逛逛。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996加班的血泪、职场PUA的套路、资本对年轻人梦想的碾压。这些鲜活的阶级故事,比任何理论书都更有冲击力。用马列主义分析这些现象,就像用手术刀解剖社会病灶,既能锻炼思维,又能让理论落地生根。
有人嘲笑“线上革命不算实践”,这是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当年延安的革命者能在窑洞里办报纸、搞生产,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能在网络上传播思想、凝聚力量?只要能触动人心、改变观念,键盘也能成为武器,直播间也能变成讲台。
五
从莫尔的笔尖到今天的键盘,革命的形式在变,但本质从未改变。它始终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是被压迫者对旧世界的反抗,是清醒者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因眼前的困难而沮丧。学生群体的“不成熟”只是暂时的,就像春天的竹笋,一开始总是裹着笋衣,慢慢才能长成挺拔的竹子。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土壤:组织的引导、实践的淬炼、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
我们都知道读历史就像照镜子。今天我们看YA整风,看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觉醒,其实也是在看自己的未来。革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而是跨越代际的接力赛。当今天的进步学生走进工厂、写字楼,当他们在生活的磨砺中真正理解阶级苦乐,当年在QQ群里讨论过的
理论,终将在现实中结出果实。
所以,别着急嘲笑那些“不够成熟”的年轻人,也别轻视网络上的每一次讨论。每一颗埋下的种子都可能发芽,每一次真诚的思考都有意义。我们坚信改变世界的力量,往往藏在看似微小的行动里。只要我们不停止播种,不放弃耕耘。
编辑:雁回锦书
来源:“康米不是梦”公众号,对原文有所删改
-
人境院举办2025读书写作夏令营启事
넶314 2025-05-15 -
我们为信仰而来——“五一”相遇阳和平
넶246 2025-05-04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206 2025-05-03 -
预告|人境讲坛:《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共产党宣言》导读之一
넶105 2025-05-02
-
戈邓对话透视
넶14537 2024-08-07 -
邓小平80年代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
넶11428 2024-09-13 -
【钩沉】关于“一生干了两件大事”的说法
他们不明白,如果不在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进行斗私批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由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一小部分领导人会蜕化变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넶8601 2024-06-21 -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넶4530 2024-08-27 -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넶4012 2025-01-07 -
刘继明:漫谈“革命文化”
넶3656 2024-08-21 -
评《望子成龙》:梦想在前,悬崖在后:谁为工人们“重头再来”埋单?
넶3378 2024-11-15 -
红贝访谈|纪念魏巍:反对修正主义民族主义
넶3365 2024-08-24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60 2024-08-04
-
巴勒斯坦共产党在巴勒斯坦人民浩劫77周年之际发表的声明
巴勒斯坦共产党在巴勒斯坦人民浩劫77周年之际发表的声明(25.5.15),内容发布在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官网Solidnet.org
넶3 2025-05-18 -
论革命者与革命队伍
넶4 2025-05-18 -
-
与外卖小哥交流并根据目前所得数据得出的调研报告
넶3 2025-05-18 -
乌拉圭前总统何塞·穆希卡逝世,他为左翼留下怎样的思考
当地时间13日,乌拉圭总统亚曼杜·奥尔西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该国前总统何塞·穆希卡于当天去世,享年90岁。穆希卡一生遭遇6次暗杀,关押地牢13年,74岁高龄当选总统,5年带领乌拉圭逆袭,真可谓传奇的一生。
넶1 2025-05-18 -
“过关”,我要革命与八十一难
넶3 2025-05-18
-
-
劳动节专辑⒁|牛肥马壮举办明天不上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网络文艺晚会
넶206 2025-05-03 -
劳动节专辑⑩|当劳动节的红旗沦为特权阶层的遮羞布:从“肖董事件”看阶级固化之殇
넶183 2025-05-02 -
-
-
对《抨击南街村,既不道德,也缺乏理性》一文的回应
넶348 2024-11-16 -
南街村是“共产主义社区”吗?(下)
넶245 2024-11-16 -
南街村实地考察探析
本次参与讨论争鸣的包括左轮、雷骏和该文作者在内,都是向往真社的群众。因此本号希望对南街村的讨论不要简单贴标签对立为所谓的“抨击”或悍卫,而是应回归到对客观现实和未来方向的准确把握与思考上来。
넶233 2024-11-12
-
-
【理论与争鸣回顾】一场精彩的辩论:“纯左”VS“民左”
日前,在某微信群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近期在泛左翼阵容引起关注的“民左”之争展开,双方针锋相对,火药味甚浓,但除个别涉嫌人身攻击外,总体是理性的,充分表达了各自的立场。现整理出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넶430 2024-11-14 -
-
【理论与争鸣回顾】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文|刘继明
【刘继明按:因忙于长篇写作,近期很少上网。狂飚网的同志来微信说,“关于民左的争论已...넶527 2024-11-14
-
-
-
人境讲坛(17)|”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넶129 2025-03-31 -
人境讲坛(16)|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
넶77 2025-03-11
-
【新潘晓来信】血脉并不会像火一样灼灼燃烧,只有信仰可以燃烧
넶134 2025-01-17 -
【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넶118 2025-01-15 -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넶187 2025-01-10 -
“新潘晓来信”征稿(第二期)
넶152 2024-12-23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 与李陀先生商榷
넶240 2024-08-06 -
李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彻底回归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넶2460 2024-08-04 -
-
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小楼里的李陀
李陀先生应该感同身受。大概“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在李陀那里也发挥着“二重性的直观”的作用,这些概念游戏可以帮助李陀继续躲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小楼里,让他感到安全、自在、和谐。
넶1063 2024-07-24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七)
넶179 2025-05-13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六)
넶192 2025-05-12 -
无产阶级革命和所谓“左圈”人士(五)
넶137 2025-05-11